作者:廖伟雄 张执大 张晟 周亚明 赖松青 陈强 刘惠
【摘要】目的 报道重建感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皮瓣内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指。结果 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6例(指)皮瓣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 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指腹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重建感觉 岛状皮瓣 显微神经吻合
2010年1月~2011年8月我科采用重建感觉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26例28指取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男24例26指,女2例2指,年龄16~53岁,平均30岁。食指指腹缺损16例,中指指腹缺损5例,环指指腹缺损5例。缺损面积0.8cm×1.4cm~1.3cm×2.5cm。术前常规检查有无骨折脱位及陈旧性血管神经损伤,伤后到手术时间1~8h。
1.2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有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岛状皮瓣与指端神经吻合修复指端缺损。以伤指近节侧方指固有动脉走向设计皮瓣及皮蒂,皮蒂宽约0.3cm,以远指关节为旋转点,在皮瓣掌侧作切口显露血管神经,分离指神经背侧支,使指固有动脉与指神经背侧支保留在皮瓣内,皮蒂血管周围保留0.4cm的筋膜组织,逆行旋转至指腹缺损处,在显微镜下用11/0尼龙线皮瓣内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线端指固有神经吻合。
1.3术后处理 患手抬高30&º,适当保暖,逆行岛状皮瓣2例术后72h充盈过快,有张力性水泡,拆除部分缝线,经过4~5d后水泡逐渐吸收、消退。术后1周适当功能锻炼,2周拆线。
2 结果
本组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8例26指皮瓣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能耐寒,活动无受限,无疼痛;两点分辨觉:指腹8~10mm,平均8.2mm,手指功能按TAT法评定,优26指,良2指。
3 讨论
3.1重建感觉的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重要性
手部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同等重要。手外伤常伴有软组织的缺损及骨关节的外露,临床医生往往重视创面的修复及运动功能的重建,常采用邻指皮瓣、腹部带蒂皮瓣、鱼际肌皮瓣等方法修复,但存在3周后需再次手术断蒂、皮瓣修复后无感觉、易溃烂耐磨性差、持物不适等缺点。用重建感觉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转位至受区,与受区神经进行吻合,不仅修复了创面而且重建了手指的感觉,从而最大限度重建了手部的功能。
3.2皮瓣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3.2.1根据解剖学及临床研究证实,皮瓣内含有指神经背侧感觉支及营养血管,指固有动脉在远侧指间关节处有数条掌背侧弓支,以此为解剖基础可设计指侧方的带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切取皮瓣时注意勿损伤位于远侧指间关节处的指动脉交通支,保护好蒂部组织中的伴行静脉。指腹缺损可设计以指动脉为血供带指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设计时要侧中线偏向背侧,这样能使较多的指神经背侧支进入皮瓣。
3.2.2传统方法切取皮瓣时,仅保留指动脉及周围少量软组织,皮瓣逆行转位后静脉回流较差,这与皮瓣的伴行静脉损伤及蒂部受压有关。手术时可设计一宽0.3cm的皮蒂,血管周围保留0.4cm的筋膜组织,皮瓣转点应距创面0.5cm以上,明道将皮瓣转移到受区。皮瓣的皮蒂可有效缓解蒂部受压,明显改善静脉回流,减少了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同时也便于皮瓣的游离切取.
3.2.3皮瓣转位后感觉较正常稍差,可能是指背神经感觉受体交配。
3.3重建感觉的岛状皮瓣的优点
本手术有以下优点:(1)该皮瓣是带指动脉血供的皮瓣,血供充足,静脉回流较好,抗感染能力强;(2)不损伤指固有神经,能较好保留指端指腹皮肤感觉;(3)皮瓣含有指背神经,耐磨、耐寒、有实体感;(4)手术次数少,一次即可修复创面又可重建感觉;(5)术后不用外固定,可早期活动,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能最大限度恢复患指功能。
参 考 文 献
[1]丁自海,裴国献主编.手外科解剖与临床[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24-225.
[2]朱喆,彭辉,张印峰等.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9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4):316.
[3]廖继忠.食指桡侧固有动脉岛状筋膜皮瓣修复食指指腹大缺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4):1051.
[4]巫伟东,张成进,蒋纯志.吻合神经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76.
关于重建感觉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