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38例胆道蛔虫症的观察和护理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375 日期:2025-05-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通过38例病人的观察护理,立即B超确诊,及早进行氧气驱蛔,吞食酸醋使虫体退出胆道,是本病治疗的关键,同时做好病情观察,搞好基础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胆道蛔虫 观察 护理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剧烈绞痛,可有钻顶感,病人常坐卧不安伴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疼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同时伴呕吐,吐出胆汁或蛔虫。若继发感染,可有寒战、发热、白细胞增高,虫体堵塞胆道,可出现黄疸。
  1 临床资料
  胆道蛔虫症起病急骤,发病突然,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应及早鉴别,对症护理,防止病人发生疼痛性休克,并发感染和胆道梗阻。我科1997年至今共收住院治疗38例胆道蛔虫症病人,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大47岁,年龄最小12岁,并发感染5例,梗阻0例。
  2 病情观察
  2.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次数及有无吐出蛔虫,有无黄疸、寒战、发热等症状,如出现高热,提示继发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出现黄疸或头痛不止,提示胆道梗阻及时报告医生。
  2.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皮肤温度、有无出汗、舌脉象、有无二便失禁,大便有无蛔虫排出等。若头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应警惕梗阻休克的发生,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报告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3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及时给予安慰,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给病人以安全和信任感。注意收集患者信息,了解患者居住条件和生活背景,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3 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
  3.1.1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的病房,以利病人休息。
  3.1.2保持床单元干燥,及时倾倒呕吐物,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允许家人陪护,防止病人疼痛剧烈时翻滚坠床。嘱病人疼痛时不要咬唇咬牙,以免咬伤口舌及牙齿。病人出现寒战,及时给棉被保暖,放置热水袋防止烫伤。发热时,观察体温波动,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
  3.1.3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力求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痛苦。穿刺部位要远离关节,以免病人辗转翻滚,使液体外漏,增加病人痛苦。 转贴于   3.2驱蛔方法
  3.2.1对早期感染不重的病人,立即取半卧位,插入胃管,注入氧气,4—6升/分,时间约20分钟,行氧气驱蛔。
  3.2.2安蛔止痛 立即给病人口服食醋,按1:1比例与温开水调匀,给患者频服。宜可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强烈刺激止痛驱蛔。若疼痛仍不缓解时,给阿托品、654-2,必要时用杜冷丁等解痉止痛药。
  3.2.3药物驱蛔 病人无呕吐或呕吐停止后可给肠虫清、左旋咪唑口服,辅以中药扩张胆道、止痛退蛔。必须看护病人服药到口,随时观察大便排蛔情况。
  3.2.4手术取蛔 疼痛剧烈时间过长,病人出现梗阻休克征象时,应立即行奥狄氏括约肌松解术。
  3.3心理护理 本病发病急骤,起病突然,疼痛剧烈,病人往往出现紧张、恐惧心理,疼痛反复发作,使病人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精力和体力都消耗极大。因此,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关心体贴病人,多巡视,了解病人所需,使其精神放松,消除恐惧心理,对减少疼痛发作有一定的作用。
  3.4饮食调护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原则。因蛔虫得酸则静,得辛责伏,得苦则下,故宜多食酸辛、苦味食物。如食醋、西红柿、山楂等[2]。呕吐频繁,病情较重者,暂禁食,静脉补充水份及电解质。
  4 健康教育
  4.1胆道蛔虫症基层医院常见,于农村居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本病日渐减少,遇到此类病人应指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和生水。
  4.2每年大便化验1次,有肠道蛔虫病时积极治疗,防止蛔虫钻入胆道。
  4.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跑步、跳健身操、练气功等,以增加体质。
参 考 文 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392.
[2]张莉荣,何世银.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346.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