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德理 石明芳 袁茜茜
【摘要】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意义和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所有申请输血的病例,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并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和交叉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均凝集,以下同。)者进行核对、分析。结果 对14255 例申请输血的病例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0.25%,以妇产科为多,占91.43%;其交叉配血不合主要见于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15/16)。抗筛阴性而交叉配血不合有23例,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15/20)。结论 抗筛阳性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配血不合多见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抗筛阴性配血不合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抗筛阴性或阳性均应重视交叉配血,以确保安全输血。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能检出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避免因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安全输血。为此,我院对临床申请输血的病人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试剂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2008年5月到2010年本院住院病人申请备血的病例共14255例。其中妇产科10722例,儿科1027例,新生儿科1486例,儿外科1020例,年龄1天~43岁。
1.2 试剂 正反定型试剂:抗-A、抗-B、抗-O,抗-D,ABO标准红细胞、抗筛Ⅰ、Ⅱ、Ⅲ细胞等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低离子/抗人球卡、孵育器及离心机、由达亚美公司生产。
1.3 方法 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抽取静脉血3ml。抗体筛选、交叉配血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者均重新核对并排除献血员血液问题及作自身对照。
2 结果
14255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有35例(其中Rh阴性3例),详见表1;不规则抗体阴性而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不合)有23例,详见表2。
表1 14255例抗体筛选结果及其阳性病例的配血情况
注:“3阳”指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2阳”两型抗筛细胞混合阳性; “1阳”指只有1型抗筛细胞阳性。
表2 23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而配血不合的临床情况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系统(抗-A、抗-B、抗-A、B)以外的血型抗体[1],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存在这种抗体,输血和(或)妊娠可产生这种抗体,是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及造成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安全输血有重要意义。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2], 检出率不高, 但它是引起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本院对14255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24%, 较文献报道低;但在妇产科病例中阳性检出率为0.30%(32/10722),与文献报道相符。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而临床上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绝大部分是由Rh血型抗体引起的[3,4],这种抗体产生原因是由于输血和(或)妊娠产生同种异型免疫抗体,极少见Rh血型自然发生抗体。据报道每输一个单位血(含非D抗原)使受血者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几率为15%~20%。D抗原致敏性最强,Rh阴性个体输入一个单位Rh阳性血液,80%在2~5个月内产生抗-D。妊娠亦可产生免疫应答,故女性产生同种抗体及发生溶血反应机会大于男性[5]。本院为专科医院,以女性及小儿居多,妇女因怀孕等原因易产生血型免疫抗体,本组抗体筛选阳性以妇产科居多(32/35),其中有3例为Rh阴性(均有孕产史),外科及新生儿科最少,为这也符合 ABO血型以外的抗体产生的因素,因此对于有孕产史及有输血史的病人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筛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保证安全输血很重要。本组抗筛阳性有3例做谱细胞检查抗-E为阳性,其中1例为待产妇合并疤痕子宫,1例为7岁的地贫患儿,1例为肺部感染合并中度贫血及有输血史的5个月的儿科患儿。抗体筛选阳性并不等于配血不合,本组35例抗体筛选阳性,有18例配血相合,占51.43%,配血不合主要见于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15/16),以妇产科病人居多(13/16),抗筛细胞1型或2型阳性的配血几乎相合,只有1例为次侧凝集。新生儿红细胞抗原位点仅为成人1/4,抗原性弱,产生的抗体也弱,抗筛未能显出阳性,但配血却不合,特别是新生儿ABO溶血病及感染性疾病,本组23例新生儿配血不合只有一例是抗筛阳性的,该例患儿其母为Rh阴性,其阳性的原因应为从母体带来。因此对新生儿的配血抗筛阴性时,更应重视交叉配血,尤其是新生儿ABO溶血病交叉配血不合;故新生儿的配血更需要敏感性高的方法才能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表2看出:新生儿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多见(15/22),其中B型血比A型血发生率高,多胎次儿多见(11/15);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次之。在工作中发现新生儿配血用微柱凝胶法比凝聚胺法阳性检出率高,尤其是只有次侧凝集时,用凝聚胺法不易检测出。 本组抗筛阳性大多数无输血史(32/35),但抗筛阳性的妇女均有孕产史。3例儿科抗筛阳性,2例有输血史,1例新生儿无输血史,该例阳性原因可能Rh血型不合引起。本组1例地贫患儿产生的抗体较迅速,第一次输血抗筛阴性,配血相合,输血顺利,无不良反应;隔三天后再次输血抗筛阳性,配血主次侧均凝集,自身凝集弱于配血凝集,血样送南宁中心血站配血查出抗-E阳性,选用抗-E阴性的血液输血,无不良反应。该患儿以后多次输血,抗筛均为阳性,配血不合,均选用抗-E阴性的血液。因此有输血史的患者隔2-3天若再输血应重新抽取血标本配血。
自身抗体阳性可引起多种凝集,其凝集多与疾病有关,如溶血性及感染性疾病,常出现配血不合,随着疾病的好转,先前配血不合往往变为配血相合。若患者抗筛阳性又配血不合,能不输血就尽量不输血,待病情好转后才输血。本组新生儿配血不合的病例,有4例未输血,其他的选用O型悬浮红细胞或比自身凝集弱的同型悬浮红细胞或同型洗涤红细胞,输血未见有不良反应,有8例第一次配血不合后,以后多次输血,配血主侧无凝集,输同型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这与疾病的好转,抗体的破坏或排出有很大的关系。
抗筛阳性与配血不合的关系并不很明确,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时,大多数配血也不合,1型或2型阳性时配血往往相合;但对于新生儿配血不合往往是抗筛阴性,特别是新生儿ABO溶血病,常是引起新生儿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参 考 文 献
[1]高峰.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
[2]吕鹏.最新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94-195.
[3]徐继勋,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J].临床血液学志,2010,8,23(8):464.
[4]任艳丽,李春华.RhD血型抗原检测在输血中的应用及重要性[J].北京医学,2005.8(2):497-498.
[5]刘智勇,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J].西南军医,2010,7,12(4):728.转贴于
规则抗体阳性和交叉配血不合的结果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