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维健 冯子驹 张素蓉 陈文军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太冲、足三里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高血压病患者59例,按自愿、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刺太冲、足三里,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40 mg/次,3次/d。两组每个疗程均为5d,观察患者的血压下降水平。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其疗效,观察两组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后相比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更明显。结论 针刺太冲、足三里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病、穴、太冲、穴、足三里、针刺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为气血阴阳失调,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之证。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以下资料显示,针刺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59例(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3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5例),均符合JNC7建议的高血压病判别标准。所测血压均采用水银柱血压计测得,以双侧肱动脉血压为准,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1级高血压26例,2级高血压21例,3级高血压12例。采取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47—78岁,平均(61.7±9.6)岁;SBP 205—150mmHg,平均(173±16)mmHg;DBP 132~76 mmHg,平均(105±11)mmHg;病程3—23年,平均(13.2±8.6)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3例。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1.4 4±9.2)岁;SBP 202—150 mmHg,平均(171±15)mmHg;DBP 130~78 mmHg,平均(104.4±13)mmHg;病程3—24年,平均(13.1±8.4)年;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12例。两组病例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①选穴:选足三里、太冲为主穴;头晕、头痛:太阳、头维为配穴;失眠加安眠、百会、四神聪(只取百会左右两穴);心悸加内关。②针刺方法:双侧取穴,选好进针方向,用毫针刺入穴位,使之得气后,行针30min,期间每10min左右提、插、捻、转针柄1次,以增加对穴位的刺激。
每日1次,5d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于第1疗程末和第2疗程末判定降压效果。
1.2.2 对照组
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3次/d。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
血压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mmHg以上。有效:收缩压下降10-2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血压没有降至正常。无效:血压没有明显下降(下降不足10mmHg)。
2 结果
2.1 治疗5d后效果比较见表l。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31 19(61.3) 8(25.8) 4(12.9)
对照组 28 9(32.1) 15(53.6) 4(14.3)
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过5d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5.7%,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治疗5d后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治疗10d后效果比较见表2。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观察组 31 20(64.5) 7(22.6) 4(12.9)
对照组 28 11(39.3) 14(50) 3(10.7)
与对照组比较p&<0.05经过10d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虽有较大变动,但两组总有效率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观察组的显效率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可以看出,针刺方法起效快于对照组(经过10d治疗与经过5d治疗的效果比较变化不大,说明针刺5d内即基本达到最大效力),而且降压幅度大(显效率高)。
2.3 表3 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病程 5年以内 5-10年 1 0年以上
病例数 8 11 12
显效 5 7 7
有效 3 3 2
无效 0 1 3
总有效率 100 90.1 75
表3提示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可由精神因素、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引起。如果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而致血压升高。过度食用肥甘之品,或饮酒过度,则湿浊内生,久而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阳,也能发为本病。如果劳伤过度或者年老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同样引发血压升高。笔者选用的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穴,太冲为足厥阴经穴位,两穴均具有清利头目、潜阳息风的作用,可以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诸证。同时因为针对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病机,所以对肝风内动引发的脑中风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两穴均具有清利湿热、化痰通络的作用,可以医治湿热内生,痰浊阻络引起的头晕、目眩、烦闷、乏力诸证。同时因为针对痰浊阻塞脉络、上蒙清窍的病机,所以也会有预防痰蒙清窍引发脑中风的作用。根据文献报道,针刺体穴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一般为80%-90%,l-3 3,本穴位组合总有效率为87.1%,说明本穴位组合是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的穴位组合之一。
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病,临床尚无彻底治愈的报道,现多主张终生治疗,需要依靠长期服药,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但长期用药患者会产生耐药现象,而且还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更有患者因用药剂量过大,血压下降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等症状。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法简单,奏效迅速,效力持久,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产生抵抗性,更没有因降压过快而产生眩晕加重的现象,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但针刺时针感会使人产生痛苦感,使很多人对针刺治疗感到恐惧,这是多数患者拒绝针刺治疗的根本原因。建议选用针体较细的银针,进针时速度要快,减少提、插、捻、转,这样就可减轻对穴位的刺激,多数患者在接受2—3d治疗后就会消除恐惧心理。
总之,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但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标准, 时间效应关系, 中医辨证分型不一,临床观察不细,机理研究不透彻多停留在临床水平,实验研究较少,因而不利于对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评估和总结,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针灸降压的远期疗效的观察和穴位或穴位配伍的研究,这些都是针灸学临床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 考 文 献
[1]赵建琪.针刺风池太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J].天津中医,1985;2(I):20.
[2]张道廉.四关穴针疗高血压63例[J].新中医,1984;(8):28.
[3]阎增民.针灸治疗高血压病66例[J].陕西中医,1994;(9):34.
[4]陈灏珠,李宗明,段生福,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06—16.
[5]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198-213.
[6]邱茂良,张善忱,余仲权,等.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214-5.
社区针刺治疗高血压病59例疗效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