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妇幼保健院输血科管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916 日期:2025-05-23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摘要】 临床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而输血安全是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此, 应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地执行输血措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提高输血诊疗水平。
【关键词】规范管理 输血质量 输血安全
  正确地使用输血能挽救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1]。科学合理地执行输血措施, 使患者获得健康安全,是医务人员的职责,而输血科是新兴的,涉及到多学科的科室,已成为医院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保障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2]。随着医院管理年的不断深入, 推进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对妇幼保健院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本科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下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科室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科室管理,是保证输血质量,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 确保输血安全,促进输血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1.1完善管理制度:科室根据医院管理年和ISO的要求,结合妇幼医院输血科的特点,组织全科人员建立和完善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如各级人员职责; 各种操作技术规程;各种查对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护;血液成分的质量控正确地使用输血能挽救生命,反之则危害生命[1]。科学合理地执行输血措施, 使患者获得健康安全,是医务人员的职责,而输血科是新兴的,涉及到多学科的科室,已成为医院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输血科的管理,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保障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2]。随着医院管理年的不断深入, 推进了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对妇幼保健院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本科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下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科室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科室管理,是保证输血质量,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 确保输血安全,促进输血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1.1完善管理制度:科室根据医院管理年和ISO的要求,结合妇幼医院输血科的特点,组织全科人员建立和完善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如各级人员职责; 各种操作技术规程;各种查对制度;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护;血液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血清及各种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并制定了《输血科人员岗位说明书》、《输血科人员绩效考核评议表》、《输血安全全程的质量控制方案》等。开展了质量教育,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控制的意识和标准化观念,自觉规范工作行为,执行各项标准。每月对科室的质量情况进行督查和总结,进行月评讲,特别对“科室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医疗设备管理、完成指令性任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持续改进;对问题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与奖惩挂钩,促进了科室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1.2规范科室管理 以制度为准则,对科室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1.2.1用血管理:①坚持用血基本原则,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缺什么、补什么, 能用成分血的不用全血, 能输自体血的不输异体血, 能不输的就不输血, 禁止输安慰血,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80g/L以下才可以考虑输血。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以上的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③红细胞悬液大于10单位,全血大于2000毫升,须报医务科批准。④成分输血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临床医师要更新输血知识,转变“ 全血”、“ 新鲜血” 比“ 库血”好,急性出血需要输全血的旧观念,病情需要输血时,应遵循用血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应用成份输血,以提高输血诊治水平。
  1.2.2血液出入库管理:血液来源为指定的南宁市中心血站,血液入库严格执行查对度制度,查对血袋外观、包装及封口、采血日期、使用期限,查对献血员编号、血型,血液剂量、数量等。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量及血液成分类别、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袋血液有质量问题时,一律不得发出,以确保输血的安全。
  1.2.3血液贮存管理: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全血、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制品分类保存于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储血冰箱温度时时监控,每天每隔4小时记录1次,以保证血液的质量。
  1.2.4交叉配血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前及试验后必须做好查对工作,即查对病人的姓名、血型、标本联根号及献血员的血袋编号、血型。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试验统一采用盐水法+非盐水法(凝聚胺、抗人球蛋白、酶法、卡式微柱凝胶法等)配血。此外还需进行ABO以外的抗体筛查检测。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配血完成后,所有标本应存放在“已配血标本冰箱”内7 天以备复查,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5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准确无误方可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2.6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传染疾病的管理: 监测输血不良反应以提高输血安全性[4],若输血过程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症状,按制定的治疗及抢救的措施进行处理,并记录在受血者的病程录中。对无输血反应的也应注明无输血反应,填写输血反应卡送输血科保存备案,输血科根据回报情况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如果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后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经治医师和科室应向输血科报告,经医务科核准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输血传染病和意外的测报,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运用提供客观的依据,有助于提高采供血机构和用血医院的安全输血水平。
  2 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内涵建设,确保临床输血质量
  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加强输血医学理论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输血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前提。
  2.1加强输血科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输血医学系新兴的一门科学,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免疫血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输血科的工作人员除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修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外,还必须有过硬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实验技术操作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由于原输血科工作人员均为护士转行“半路出家”,虽经自学或函受等接受再教育,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些情况,输血科实行了以下措施:经常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使大家养成爱岗敬业的精神;每人到中心血站学习1-2周,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科内每月进行一次以上业务学习和“三基理论或操作技能”培训,以巩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每年派人员外出参加本省或全国性会议,以拓展工作人员视野,接收新的医学信息;邀请专家来作专题讲座,以更新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服务理念。通过加强学习,科室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做好输血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转贴于    2.2加强科室规模建设 提高硬件水平 
  三年前输血科只负责贮血、配血、发血,为“供应型”血库。现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了输血科的规模建设: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 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专用贮血冰箱、专用血型离心机、苏州产溶浆机、达亚美配血设备等。如今输血科有配血室、发血室、贮血室、资料室。为了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科室不断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由原来凝聚胺法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改进为卡式微柱凝胶法,在1.8万例检测中发现有46例阳性,提高了供受血者的相容性。
  2.3做好室内、间质控,确保实验检测可靠
  科室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实行标准血清及各种诊断试剂的质量控制等专人专管,如各种诊断试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标准血清的效价,亲合力,抗体的筛查及特异性测定等方面都必须在控范围,如有失控即进行查因、分析处理。对血液质量的保存、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储血冰箱等冰箱温度的监控和记录,各紫外灯消毒的实施和记录,储血冰箱内和各室间的细菌培养,都能全面落实。
  科室并积极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输血技术水平:在首次参加卫生部的“2008年、2009年、2010年每次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活动”中,每项试验结果均取得满分100分的好成绩,体现了输血科的输血检验技术水平。
  3 认真学习法律、加强危机管理、改变服务理念
  3.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规范医疗行为
  科室实行“依法治血”、“依法管血”的管理,组织科室人员学习《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范了《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等医疗文书的填写,将各种输血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责任管理范畴。科室人员从而增强了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认真做好了各项书面纪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3.2加强危机管理,提高忧患意识,改变服务理念
  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且要有较强的忧患意识,许多差错事故、医患纠纷都来自医务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和不尽人意的服务态度。针对妇幼医院的用血特点,制定了“临床应急用血预案”、“输血科危机管理预案”,强化科室员工的危机意识,提高居安思危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加强了对临床的沟通,热心服务于临床,针对部分临床医务人员未更新输血观念, 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如印发“关于输血的友情提示”发给临床等,并根据临床的需求及时配备血,改变了原来的“态度生硬、供血不及时”的现象。同时加强了对血站的沟通,把临床用血的不同需求报告中心血站,工作中注意每个环节,避免由于沟通不足造成患者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防范或减少危机所产生的危害和损失,营造一个“内和外顺、稳定有序”的环境,促进了科室的稳定和发展。
  4 体会
  加强医院输血科的管理,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保障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4.1制定完善制度,规范科室管理,是输血工作的核心 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规范科室管理,才能使科室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人员的“三基”培训,就能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使输血管理全面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5]。
  4.2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业务素质,输血安全就有保证 加强科室的内涵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接受继续再教育,才能提高人员素质水平。增添先进仪器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做好室内、室间质控,才能保证输血检验质量。做好用血管理,规范用血行为,才能科学用血、安全用血。
  4.3执行制度,提高质量水平,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三年多来,纠正临床送错标本填错血型等错误27次,申请单及标本标签填写的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患者姓名、病案号写错225次;退回血站送来的因有质量问题的血浆1400ml、悬浮红细胞直抗或抗筛阳性22单位;输血反应43例均为较轻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4例疑难配血(患者自身凝集过强或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等)成功配发;44例急大量输血抢救,均抢救成功。
  三年多来,医院成分输血率&>99%,超过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我科共向临床 发出血液6200单位,血浆285000毫升从未出现质量问题,实现了零投诉,达到了零差错,无输血纠纷发生,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然而,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妇幼医院输血科管理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临床用血管理质量的工作更是长期和艰巨, 我们将继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利明,陈蓉.成分输血不合理现象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 (6):486-487.
[2] 李春华,任艳丽,陈金美等.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J].中华管理杂志,2007,23(5):358-359.
[3] 耿泰山,郭红霞,武丽娜,等.输血与感染丙型肝炎民事诉讼实案分析[J].中华管理杂志,2004,20(8):505-506.
[4] 任仲杰.美国的医疗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5] 代玉.医院血库管理系统的分类建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1):65-66.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