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M)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和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病。而糖尿病足则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它是以糖尿病并发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而引起的肢体坏疽等病变的总称[1]。近些年来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升高,患糖尿病足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2]。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有资料显示,约5%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在非外伤患者截肢中,57%以上是糖尿病引起的[3]。因此,早期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最有效的方法。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足患者43例,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最高 27.9mmol/L,最低5.1mmol/L。男31例,女12例,年龄48~72岁,糖尿病史6~20年。
1.2 治疗及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入院后予以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监测、心理护理及糖尿病足溃疡面给予清创、局部伤口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治疗。43例患者中有25例经过治疗,血糖控制良好,足部溃疡愈合而出院,12例干性坏疽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4例溃疡难以愈合转入外科手术治疗,2例溃疡难以愈合拒绝手术自动出院。
2 护理
2.1 糖尿病知识教育
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是治愈糖尿病足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强化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足部护理教育与指导,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环节[4]。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通过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其进行宣传和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认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认识到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
2.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5],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高血糖状态下,患者抵抗力下降,利于伤口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也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导致伤口愈合减慢。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轻微血管和动脉血管的损伤,改善组织的缺血、缺氧,使皮肤保护能力和防御能力增加[6]。护士应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制定合理的总热能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实际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能。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占全天总热能的10-20%主食类食品提供的热能占每日总热能的50~60%脂肪提供的热能低于全天总热能的30%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一日三餐摄入总量按1/5、2/5、2/5分配。戒烟限酒。
2.3 运动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和运动强度。应注意运动后心率次数以不超过(170-年龄)为宜,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最好在餐后1小时运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2.4 药物调整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血糖测定结果,每2~4周调整药物剂量,可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判断,以期达到最大效应。用药期间应遵照医嘱使用,切记随意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2.5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针对病情及思想情况,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有关本病知识,使患者对本病有正确的认识,因足部坏疽常伴有恶臭,患者常有自卑心理,再加上长期患病,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不愿配合治疗,不能自觉的控制饮食和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案,产生抵触心理,我们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知识文化水平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消除患者悲观和失望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6 足部护理
2.6.1 足部日常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迟钝或障碍,患者对疼痛、冷热、压迫感染等不能清楚的感知,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检查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皮肤色泽及温度。选用合适的鞋袜不能赤脚穿鞋,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还应保持鞋内干燥、清洁,走路时间不可过久。并养成每晚用温水洗脚检查足部的好习惯,水温以不超过37℃为宜,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避免擦伤皮肤。洗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擦干,特别保护足趾缝间的皮肤,避免烫伤、碰伤。注意仔细检查足背、足底、足跟部,尤其是足趾缝间有无红肿、水疱、擦伤;足跟部有无裂口、红肿,趾甲是否过长,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修剪趾甲时一定要细心,修剪趾甲不宜过短,避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烤火炉以免烫伤。如发现双足感染或损伤及时就诊。
2.6.2 足部溃疡的处理
首先对溃疡及坏死的范围给予正确的评价。对患者局部创面有糜烂坏死的组织,要彻底清除,控制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者可先用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面,以清除脓性分泌物,预防厌氧菌生长,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用庆大霉素针1支+胰岛素8U的混合剂湿敷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以促进创面愈合。因为大数学者认为胰岛素可以改善局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乳酸堆积,促进感染局部PH值升高,提高细胞修复力,可以降低血糖、加速组织修复、使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及利于溃疡愈合[2]。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伤口是否有异味、出血或脓性分泌物,有渗出的创面需做深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为选用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椐。对于有渗液的创面,注意随时更换敷料,保持创口干燥但因注意创口包扎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运,引起软组织损伤甚至组织坏死,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伤口愈合[7]。
2.7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介绍自我保护的医学知识:1)加强患者自我管理的观念,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口服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服用方法以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重视皮肤、足的保养和护理。2)教育患者预防糖尿病加重的诱因,如急性感染,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外伤,过度劳累等。3)详细介绍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学会配制饮食,生活规律化。4)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注意口腔、皮肤、会阴部卫生。5)患者熟悉所用药物的名称、方法和副作用。6)讲解有关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反应等紧急情况的知识,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用,嘱患者随身携带病人资料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救治,定期门诊复查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3 讨论
我们讨论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足,非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及神经病变,但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为&>40岁的糖尿病患者或病史&>10年的患者。患者常因忽略足部的护理或处理不及时而导致脚部细菌感染,引起足部溃烂。严重的要把局部或整个下肢截除,甚至可危及生命。所以我们应教育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关识,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系统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控制好血糖防止感染的发生,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参 考 文 献
[1]杨青.香港糖尿病专科护理见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3(5):642-65.
[2]靳鸿莲.糖尿病足26例护理体会[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6,23.
[3]吴春霞.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3527-3528.
[4]范丽凤,李峥,郑亚光.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5,10 (17):1337-1338.
[5]吴雅芳,徐建萍.糖尿病血糖波动病人饮食治疗知识及饮食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1,15 (4):208-209.
[6]张国英,陆琳,刘梅娟,等.糖尿病患者肢端感染的局部治疗制定合理的总热能.
[7]魏力.糖尿病足坏疽截肢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16(8):620.转贴于
关于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引起的心脏病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