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432 日期:2025-05-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以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探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结论 将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加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综合检查结果分析,不仅提高了早期宫颈癌的确诊率,同时还避免早期宫颈癌临床诊断的误区发生。
【关键词】宫颈癌 早期诊断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女性癌瘤中位居第二,全世界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3.5万,占世界发病总数近1/3,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癌症,因此宫颈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为早期诊断宫颈癌及降低晚期宫颈癌发生,提高患病妇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将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加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综合检查结果分析,探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方法,避免早期宫颈癌临床诊断的误区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因阴道异常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接触性阴道流血、下腹不适等症状来我院就诊患者2890例,针对其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及宫颈环切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
  1.2.1 液基细胞学检查 在患者的非月经期,要求其24小时阴道无上药、无冲洗、无性生活,用无菌棉球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后,用宫颈刷的尖端放入宫颈管内,顺时针旋转数周,将毛刷放入保存液中,采用TCT分类系统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内容包括不典型鳞状上皮(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CIN I;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 II、CIN III;鳞状细胞癌。
  1.2.2 高危型HPV-DNA检测 HC-HPV检测是采用由Di-gene公司推出的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用采样刷从宫颈管采集标本,固定于保存液中,送病理科专职技师检测操作分析结果,检测阳性的标准为高危型HPV-DNA≥1.0pg/mg。
  1.2.3 阴道镜检查 宫颈在5%醋酸作用下1~2min后进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细胞病理学诊断,内容包括:正常或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按病情分为CIN I、CIN II、CIN III或原位癌(CIS)、早期浸润癌、浸润癌。根据病理检查,在月经干净后3-7天行宫颈锥切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根据锥切组织病理诊断及分期、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 2890例患者经液基细胞学筛查,发现ASC-US 21例,LSIL 46例,HSIL 52例。
  2.2 HPV检测结果 2890例患者HPV检测阳性673例,感染率23.29% 。
  2.3 阴道镜多点活检 对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119例患者行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回示CIN I级43例,CIN II级以上76例,其中CIN III级累腺19例,侵润癌3例。
  2.4 宫颈锥切病理诊断 对54例CIN II级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病变同时并送病理进一步检查回示CIN III级5例,侵润癌3例。对年龄大于40岁,液基细胞学检查阴性但HPV检测阳性,宫颈外观肥大、质较硬的患者107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病变同时并送病理进一步检查回示CIN III级7例,侵润癌3例。   2.5 随访 对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患者92例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经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细胞和上皮。合并有HPV持续感染术前为CIN II级以上患者2例,术后20月左右液基细胞学检查为HSIL,行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1例CIN III级累腺,1例早期侵润癌。
  3 讨论
  近年来,宫颈癌患者有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1]。早期诊断宫颈癌或早期浸润癌可使早期宫颈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早期治疗,对防止子宫颈浸润癌发生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宫颈病变筛查三阶梯诊断程序,即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通过细胞学检查筛查出可疑病例,然后在阴道镜下准确定位进行活检,最后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的“金标准”。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细胞学的常规筛查手段,取材方便,提高了发现低度和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尤其是高度病变,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巴氏涂片[2]。但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临床应用中任然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率[3]。阴道镜能放大观察宫颈外观的上皮构型和基质血管的细微变化,指导选择活检的准确部位,提高活检的阳性率与诊断的准确率,减低漏诊率。但由于绝经后患者宫颈鳞-柱状交界上皮上移至宫颈管内,阴道镜诊断指导活检作用受到限制,容易造成漏诊。另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准确性不够高[4],对于诊断宫颈浸润癌,单纯依赖宫颈活检是不够的。宫颈锥形切除术可以获得所切除病变标本的病理诊断,从而减少微小浸润癌和隐匿性浸润癌的危险。
  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相对危险度达250[5],HPV感染是一种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疾病,大多数为一过性的,大多没有症状,可以在18个月内被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清除,月10%-15%的35岁以上女性有持续性感染。因子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约需9-25年[6]。在这一时期为宫颈癌变的有效筛查及处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积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可有效地阻止病变的发展。Leep可治疗和进一步诊断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治疗CINⅠ级-Ⅲ级,早期发现宫颈浸润癌。对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变的患者治疗后发现宫颈癌的概率是正常妇女的4-5倍[7],因此对CIN治疗的女性进行随访监测,有助于观察改为患者的转归,及时发现复发。
参 考 文 献
[1]钱德英.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3):137.
[2]梅平,刘艳辉,张恒国et al.1747例宫颈阴道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1:70).
[3]王莉,丁岩,殷红莉et al.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9):1259.
[4]李植华,李悦,李勇.子宫颈癌的早期诊断[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7):435-436.
[5]Ferenczy A,Francor E.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J].Lancent Oncol, 2002,3 (1):11-16.
[6]陈观娣,钱德英,等.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消退规律[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 27(1)42-44.
[7]Soutter WP,De Barros Lopes A,Fcetcher A,etal.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fter conservative therapy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J].Lancet,1997,349 (9057):978-98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