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3429 日期:2025-05-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格列吡嗪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及其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有协同控制血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依从性良好。
【关键词】 格列吡嗪 吡格列酮 2型糖尿病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glipizid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urative effect.Methods from 2010 January - 2011 January outpatient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112 case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give glipizid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glipizide therapy. 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for 12 weeks before and aft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2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h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condition and have no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for 12 weeks after FPG, 2hPG, HbA1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glipizide combined with pioglitazone have a synergistic role of glycemic control, and mild adverse reaction, safety, compliance is good.
【Key words】glipizide pioglitazone type 2 diabetes curative effect
  血糖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就有可能对微血管壁、周围神经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长期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另外,血糖偏高还会对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产生毒性,导致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衰退,减低胰岛素分泌,血糖进一步升高,很快变成严重的糖尿病。所以,一旦发现血糖超过正常值,就要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即服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的形成[1]。近年来,我们采用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5±8.6岁。除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肝、肾动能异常者。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5mg,一日三次,餐前30min;加吡格列酮15mg,每日一口服。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5mg,一日三次,餐前30min。观察期间均同前一样进行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资料用配对t检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作组间比较。
  2 结果
  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现一例低血糖情况,观察组出现轻度腹胀、腹泻、纳差等消化道的反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观测指标的情况比较(x-±S)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观察组 治疗前 7.43±1.44   11.59±2.58     8.90±1.12
   治疗后     5.88±1.48   7.25±1.16     6.65±0.73
  对照组 治疗前 7.24±0.99   12.82±1.82     9.14±1.22
   治疗后     5.88±0.55   7.44±1.88     6.88±0.94    3 讨论
  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2]。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卫生保健系统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后果。世卫组织估计,在2006-2015年期间,仅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中国就将损失预计的国民收入5580亿美元[3]。胰岛素分泌缺陷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循证医学也已证明,以促泌剂为基础的长期强化降糖治疗可以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鉴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程度远不及西方人群,其胰岛素分泌不足在驱动血糖异常升高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胰岛素促泌剂在2007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里被推荐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4]。
  盐酸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为高度选择性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能激活PPARγ,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质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转录。受体后水平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5]。对于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NIDDM)患者,盐酸吡格列酮可与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联合以改善血糖控制。盐酸吡格列酮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它也可与磺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6]。
  格列吡嗪为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尤其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还有增强胰岛素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并可改善高脂血症,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总胆固醇中比率;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对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吡格列酮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肝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适应症是轻中度2型糖尿病 体胖者 磺脲类控制不佳可以加用双胍类,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者可以加用双胍类,糖耐量异常者.禁忌症1型或2型重度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或者其他严重合并症,糖尿病并发严重并发症,高龄病人[7]。单用本品疗效不满意时,可用本品15-30mg(1-2片)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根据血糖变化,调节各药剂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有协同控制血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依从性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陈燕.降糖新药瑞格列奈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10,21(8):499-500.
[2] 刘英敏.吡格列酮的临床合理应用与再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9,6(2):20-21.
[3] 瑞格列奈临床试验协作组.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17(3):135-138.
[4] 徐晖,李中东,王宏图.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J].中国药学杂志,2009,36(10):71-72.
[5] 柳红芳,陶飞宝.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与血压、肥胖、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7.
[6] 周红文,陈欢欢.吡格列酮缓释剂型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7(11):31.
[7] 李娜,胡婕.瑞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6(1):71.
[8] 施法兴.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新认识新进展[J].海南医学,2009,15(9):49-5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