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异常精神心理因素;慢性结肠炎;二者间因果关系的探讨
综述: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慢性结肠炎通常根据致病原因分为特异性,即有明显原因的结肠炎,和非特异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结肠炎。
以往医学文献报道慢性结肠炎病因主要归纳为:(1)过敏因素,过敏性病变,受个体差异影响. 主要是肠道性过敏,也时有累及皮肤。(2)感染因素:感染,在结肠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 、病毒或真菌。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当吃了不结或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发生肠道病变,是占结肠炎病因多数。(3)自身免疫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学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病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引起重视。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紧张,压力大及工作生活环境改变往往造,成人们不同程度的发生焦虑.精神紧张,失眠,久之出现 一系列无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症候群,如各种神经官能症。有位精神病学者给我们上课时举例说过一病例,此人为领导干部,慢性胃炎曾在多处诊治,花费近万疗效不佳,经人介绍找他,他没敢说他是否有精神心理方面原因,给他服用多虑平,症状改善。本人深受启发,通过3年近100例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及在社区跟踪随访发现大多数胃肠病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现分析报道如下: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中青年居多,最小的13岁是初中学生,大的66岁为退休教师,大多数人为有文化知识的白领阶层,有老板,教师,机关干部,律师等,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者达十余年,以上病人均经上级医院诊治及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已服中西药治疗。
这些病人到我处诊治或咨询时,根据病人具体病症分析,基本上都存在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而久治不愈的患者更加重负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重者建议他们去咨询专科精神心理医生。大都经专科门诊诊治后,服用镇静安神及调理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等治疗后,病人自觉症状基本都有改善。
典型病例:徐某,女性,60岁,退休教师,有慢性结肠炎病史十年,曾经在多家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结肠镜多次检查均未见其他病变,均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均按其治疗,中西医药对症及调理治疗,效果不佳。还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治疗,效果基本同前,病人很无奈。很巧合患者来配药,谈及此事,根据病人病情及症状,发现其形体消瘦,表情比较焦虑,且睡眠质量差,常服安眠药才能入睡,我就建议她去当地精神病专科医院去咨询,病人去了配了些镇静安神药物,一月后病人告诉我说,就靠你叫我去那咨询就诊,以前从未有医生提起,现症状明显改善,精神也较以前好。病人以后坚持去复诊至无症状。
总结;据最新研究表明,精神因素导致结肠炎,长期的焦虑、愤怒、恐惧等情绪会通过神经系统影响肠胃的运动和分泌功能。精神因素虽然不是慢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但精神刺激会导致病人的症状发作或加重。持续强烈的精神紧张和忧虑,长期的脑力劳动而缺乏适当的休息和调节是导致结肠炎疾病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2]现代医学认为情志的改变是引起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情志反应作用于神经中枢-丘脑下部-脑干-植物神经系统-效应器这一途径。引发的慢性结肠炎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这一途径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影响胃肠运动,分泌及吸收功能所致。
体会;随着社区循证医学理论的发展,通过本人在全科医疗中对慢性病的诊治及跟踪随访,发现精神心理因素在慢病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慢性结肠炎中精神心理因素是否为致病因素值得探讨,但加重其病情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
[1]王再见,欧阳钦,陈怀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肠易激样综合征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J]. 临床内科杂志,2005.03
[2]王立春,马鑫,胡强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相关问题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 2001.2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