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疗方法
经内镜诊断食管静脉曲张,有效循环血容量恢复后进行内镜下治疗。
1.1 静脉内注射
在出血的附近静脉内注射,对未找到活动出血处,可在齿状线上方2cm开始左右的曲张静脉内注射。每点注射硬化剂3ml~10ml为宜,亦可根据静脉曲张程度酌情增减,总量不超过40ml。每次1点~4点,注射完后内镜观察,确保无活动出血时退镜。
1.2 静脉旁注射
在曲张静脉周围粘膜下每点注射剂量0.5ml~1m1,使静脉周围粘膜形成隆起,压迫静脉达到辅助止血目的。
1.3 静脉内静脉旁联合注射
2 疗程
第1次硬化治疗后,间隔时间1周至10天左右再行下一次硬化治疗,直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胃镜,以后每3个月复查第2、3次胃镜,再间隔6个月后复查第4次胃镜。
3 并发症
3.1 食管溃疡
由于局部化学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
小溃疡是硬化剂治疗结果良好的征象,表示静脉壁内发生纤维化,利于曲张静脉闭塞,防治再出血,深而大溃疡可导致出血、穿孔及食管狭窄。
3.2 食管狭窄
为EVS的后期表现,可在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发生狭窄的概率越大。
3.3 食管穿孔
是EVS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4%。主要原因是深大溃疡和检查治疗时对食管的创伤。
3.4 出血
术中出血多因操作不当、硬化剂未能充分闭塞血管或穿刺点出血,术后几日的出血多因穿刺点痂皮脱落、黏膜糜烂、溃疡有关。 转贴于 3.5 胸骨后疼痛
多见并可耐受,不能耐受者可肌注盐酸哌替啶。
3.6 发热
注射相关的感染: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
3.7 ARDS及食管-气管瘘 少见。
4 术后护理
4.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一周为危险期严密观察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心悸等出血先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4.2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8小时,无活动性出血以后进流质,2周后逐渐过渡到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禁食生、硬、烫、油炸、辛辣、粗纤维及带刺食物。
4.3 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奥曲肤或生长抑素类,应用抑酸药物及食管粘膜保护剂。
4.4 避免腹内压增高
术后避免饱餐、恶心、咳嗽、用力排便、频繁呃逆、过度弯腰等因素均可使腹内压增大,迅速升高门脉压力,发生出血。
5 体会
EVS可致血管炎性改变,使之变细、闭塞发生纤维化,多次治疗可使曲张静脉消失,具有立即止血和预防或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有治疗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郑一宁,韦键.消化内科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 徐碧霞.内镜下注射硬化剂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配合[J].交通医学,1006-2440(2009)05-05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