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2598 日期:2025-05-10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过临床抢救和住院护理,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给予输血者25例(50%),输血量为悬浮红细胞添加剂1U-5U。结论:在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中,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于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时,护理人员必须配合医生及时开展抢救工作[1]。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房巡视,定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处理。现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临床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25例;年龄18-38岁,平均(26.5±1.7)岁;孕周38-42周,平均(39.4±1.1)。生产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14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35例, 胎盘因素14例,软产道损伤1例。患者出血量分别采取容积法、称重法、休克指数法、血湿面积法进行测量。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为:在胎儿正常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本组病例中,产后出血量500-700ml 12例,800-lO00m1 30例,1000-2000ml 8例。 
  2结果
   本组病例经过临床抢救和住院护理,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给予输血者25例(50%),输血量为悬浮红细胞添加剂1U-5U。
  3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措施: 在孕产妇生产前,必须保证睡眠充足,而且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在孕产妇生产前应适当进行运动,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护理人员在产妇待产期间,应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发教育片、组织讲座等形式,使孕产妇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以便在临床中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减少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3.2抢救护理措施: 当孕产妇在胎儿正常娩出24h内,出血量≥500mL,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2]。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且采取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
   3.2.1协助患者平卧,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并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护理人员及时给予2-4L/min的氧气吸入,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必要时可以留置针头。
在抢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呼吸与神志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掌握输液的速度,并询问患者有无其他异常反应。同时,在抢救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预防其他产后并发症的出现。
   3.2.2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止血,本组50例病例均采取按摩子宫的方式,刺激患者的子宫收缩,有助于患者宫腔积血的顺利排出。按摩子宫基本手法为:护理人员一手置于患者子宫底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在子宫的前壁、后壁;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耻骨联合部位,按压下腹中部,以利于子宫上推。   3.2.3本组病例中均直接注射子宫收缩剂,注射量为10-30U,以促进患者子宫的收缩。
   3.3健康教育指导: 在产后出血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身体状况、社会背景等,在进行综合评估后制订了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本组病例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主要讲解了孕期保健、妊娠生理、优生优育、心理调节、家庭保健等基本的妇产科知识,并且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同时,护理人员应协助孕产妇在娩出后30min内,让婴儿吸吮两侧乳头,通过促进乳汁的分泌,刺激孕产妇子宫的收缩,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4饮食护理措施:  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饮食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给予孕产妇含有高维生素、高蛋白等容易消化的“流食”。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造成产后出血症状的加重。
  4讨论
   在现代妇产科临床中,对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国内主要依据“全国产后出血协会组”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即在胎儿娩出2h内,孕产妇的出血量≥400ml;胎儿娩出24h内,孕产妇出血量≥500ml。护理人员应在孕产妇胎儿娩出后加强监测,以利于及早发现产后出血症状,为抢救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进一步保障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
   在国内外的妇产科医学研究中,各国医学专家均认同子宫收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基本原因为:孕产妇在宫缩时,出血量较少;而在子宫松弛时,出血量则会有所增多。因此,在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刺激患者子宫的收缩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人员可以采用按摩子宫或注射、滴注相关药剂的方法。部分产后出血患者会出现出冷汗、眩晕、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胸闷、血压下降、烦躁、脉细弱等休克征象,此时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症状[4]。另外,在产后出血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在其中贯穿心理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因产后出血而形成的惧怕、恐慌等不良心理。
   总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一定要做到预防与护理相结合,在胎儿娩出后24h内,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者按摩子宫,并观察出血情况,以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王庆芳.18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学刊,2007,5(10),57-59.
[2]陈立珍.38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08,11(11):111-112.
[3]梁路容.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32.
[4]林秀云.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J].西南军医,2010,l2(2):356-35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