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进针法在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36例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次数均为136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实验组采用输液管折叠,施以负压进针的方法行留置针穿刺置管。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回血时间及回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穿刺后置管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时,将输液管折叠,施以负压进针方法,将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的效果。
【关键词】负压进针法 老年患者 留置针 穿刺置管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puncturing which was used to the superficial vein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ing for the poor condition of the vein among gerontal patients. Methods 136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self-contrasted method. The time of puncturing was136.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method of the routine detained needle punctur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the method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tained puncture tube using folded infusion tube.Compare the clinical data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io of the first punctur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1).The blood returning time and returning ratio of the puncturing had differences (p&<0.01).The effects of the puncturing had differences ,too (p&<0.05). Conclusions The negative pressure puncturing can improve obviously the successful rate and the effects of puncture tube by folded infusion tube fou the poor condition of the vein among gerontal patients.
【Keywords】Negativepressure puncturing;Gerontal patients;Detaining needle;Puncture tube
为静脉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输液中,为提高穿刺成功率,且取得满意的置管效果,我们探索出一种更适合老年患者特点的新方法—负压穿刺置管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我科的老年患者136例,均为血循环差、脱水、进食少、血容量不足、休克等血管弹性低而导致静脉条件差的患者;男94例,女42例,63岁—97岁。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静脉为四肢浅静脉。同一患者选择的血管及实施的护理措施相同、使用的输液器材相同。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个操作者执行。单日住院患者首次采用常
规方法(对照组),第二次采用负压进针法(实验组);双日住院患者首次采用负压进针法(实验组),第二次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每位患者置管输液2次,共272次,即实验组136次,对照组136次。负压进针法[1]:按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前准备,选择穿刺血管和进针部位,消毒皮肤,待干,排尽头皮针和留置针空气后关闭调节器,穿刺前将输液管下段距终端滤器3cm—5cm处折叠后,由右手小指、无名指握紧,挤出前段液体约0.3ml-0.4ml[2];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沿静脉向心方向刺入皮肤后,放松折叠的输液管,使其在负压状态下针头缓慢刺入血管,回血后前进少许,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同时将针芯慢慢退出,打开调节器,观察滴速通畅后,用敷贴固定穿刺部位,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常规方法:常规穿刺置管不折叠输液管,穿刺后注明置管日期、时间。
1.3 评价指标 (1)穿刺结果判定标准[3]:成功即静脉滴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失败即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回血但穿刺局部液体外渗,无回血且不能静滴。(2)置管后效果判定标准:局部出现发红、灼热、疼痛、渗液、肿胀、血管硬化、输液不畅等任何一种表现即判断为置管反应。满意即置管5d无置管反应发生;比较满意即置管3d—4d无置管反应发生,第5d出现置管反应;不满意即置管1d—3d便出现置管反应。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首次置管成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穿刺方法首次置管成功率比较
注:*P<0.01
2.2 两种穿刺方法回血时间及回血率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种穿刺方法回血时间及回血率的比较
注:△P<0.05
3 讨论
3.1 负压进针法穿刺置管比常规穿刺方法置管成功率高,究其原因是采用负压进针法穿刺加快了穿刺回血速度,血液能迅速流入针头前端约4cm—6cm处,提高了回血率,帮助护士提高了成功穿刺的判断率。由于老年性疾病很多都表现有血粘度高、循环差、脱水、休克、进食少、血容量不足等特点,用常规穿刺法进针易造成回血不畅、回血很少,甚至有不回血现象,故不能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导致穿刺成功率低。
3.2 负压穿刺送管可达到满意的置管效果,是由于采用负压进针法,只要找准血管走向及深浅度,套管针一旦刺入静脉立即可见回血,所以负压穿刺送管可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避免了常规方法穿刺时送管不彻底(即置入血管内的套管太短)的弊端,减少了因粘贴松动或肢体活动,套管脱出血管外,造成穿刺部位肿胀、渗液、渗血等置管反应发生。
3.3 老年危重患者抢救工作难度大,且静脉条件很差,穿刺置管的成功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可持续性静脉通路,保证了危重病人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3.4 护士在抢救时精神紧张,压力大,负压穿刺置管的成功不仅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静脉损伤和赢得了抢救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相关性局部静脉病理变化主要是炎性反应和血栓[4],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H值的液体、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及某些微粒因子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凝聚,形成血栓,同时促进并释放的组胺,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促进炎症的发展,是使用留置针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与留置针型号、血管因素、输入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封管技术、技术操作、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为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硫酸镁湿敷,经皮肤吸收至皮下后,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进微循环,解除局部炎症,临床上得到广泛,但使用后局部皮肤有脱水起皱现象,易挥发、形成结晶,需经常更换纱布,如患者躁动时不合作,容易弄湿被褥,影响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临床中有用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静脉炎的报道,但静脉注射硫酸镁可引起高镁血症,出现有疲倦、乏力、腱反射消失和血压下降等,血清镁浓度有较大的增高时,心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5],故临床使用中须谨慎。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采用紫花烧伤膏联合硫酸镁联合治疗,具有疗效好、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节约护理操作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梁孝梅,秦泗芳,迟晓玲,等.负压进针穿刺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1092.
[2] 孙萍,辛爽,曾艳.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上海护理,2003,3(3):54.
[3] 张小群,范丽凤,贾爱琴.浅静脉显露方法和穿刺速度对成功穿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
[4] 高荣华,赵改婷,耿少英,等.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及血管栓塞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2):255-256.
[5] 唐玉梅,吴波,黎亚萍,等.硫酸镁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3(8):19-22.
浅议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置管的临床运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非体外循环冠脉
- 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分析生教学中的应用
- 216例卵巢肿瘤的临床浅析
- 关于两切口经食管床治疗8例上段食管癌体会
- 浅议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实施与管理
- 关于苯酰甲硝唑粉剂局部用药治疗妊娠期智齿
- 可调节U型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应用效果
- 关于胃镜下氩气刀联合中药治疗糜烂性胃炎
- 关于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的
- 关于自制双套管冲洗加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
- 关于冠心病心绞痛防治体会
- 关于优质服务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 关于老年人常见用药误区与合理用药
- 颅脑外伤合并高血糖68例临床特点回顾性浅析
- 关于焦点解决自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
- 研讨18F-FDG PET/CT显像与电子胃镜对胃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