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200例3~12岁口腔科就诊患儿心理状况,初步探讨了诊疗过程中患儿不合作态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 不合作态度产生的原因
导致口腔科患儿不合作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患儿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以及对医护人员和诊治一贯怀有的害怕心理。
1.2医源性创伤,以往经历过致痛的诊疗(比如引起疼痛的龋洞探诊、开髓或拔牙等)所造成恐惧的心理阴影,此次诊疗过程中有疼痛和不愉快感受(患儿对口腔门诊磨削时的声音、金属器械碰撞声所导致的不愉快、对锋利尖锐的器械产生害怕心理,抑或是其他患儿的哭闹影响),其实,常规的预防接种也是不可忽视的医源性创伤,更不必说患儿以往在医院所遭遇的其他诊疗创伤。
1.3情绪和精神状态,一般而言,当患儿情绪低落、精神状态差时,常引起痛阈降低,疼痛更易出现,相反,在儿童兴奋、情绪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疼痛反应常会被抑制。
1.4儿接受了他人的错误介绍,即受到别人对于口腔诊疗错误认识或不良经历的负面影响。
1.5患儿低龄,或智力残疾。
2 应对措施
2.1建立适合儿童的就诊环境
把儿童口腔病诊室布置得家庭化、幼儿园化以符合儿童的心理,使儿童的新奇感占主导地位,让儿童听他们喜欢的音乐来缓解内心紧张情绪,从而不同程度地消除早已形成的畏惧医院、害怕医生的条件反射。
2.2耐心、有效的沟通
从接触患儿开始,医务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可直接称呼其乳名,让患儿逐步了解诊疗环境,多采用拟人化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介绍常用的器械,可以让患儿自己动动手,对可能产生的不适与疼痛,要巧妙的分散其注意力,适时鼓励患儿,使患儿产生自豪感,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与其家长交流时,先着重了解患儿的一些心理特点,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与其家长做有效的沟通,取得其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将事半功倍。
2.3利用合作患儿进行诱导
对于不合作患儿,可让他观察合作儿童的诊治,观看合作患儿是如何接受口腔诊疗的,以便减轻他们对诊疗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不但可以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还可以激发患儿的自尊心,从而增强他接受诊疗的信心。然而,应该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避免让患儿感受到其他人诊疗时痛苦的反应,以免影响患儿情绪,加重患儿不合作的情况。
2.4力求高效率、高质量的诊治
进行诊疗时,要求医护人员动作迅速、机敏、准确、轻巧,不产生附加刺激而引起的不适与疼痛,儿童初次就诊时除非病情急需,否则处置应由简到繁,先死髓牙后活髓牙,一般治牙数不宜多,时间不宜长,使患儿能坚持、能耐受。
2.5尽量避免强迫治疗
对拒不合作的患儿必要时采用强制的方法,但必须更加注意无痛操作,尽量“稳、准、快”,否则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在实施强迫治疗前,必须向患儿家长说明情况,经家长同意和取得其家长配合后慎重而行。本组中此类患儿有27例。实践证明,能够无痛操作的强迫诊疗(最好是能够减轻或消除不适与疼痛的)往往使患儿由不合作转为合作。
2.6全身麻醉
对于无法取得配合又急需处理的患儿,请麻醉科会诊,协同处理。本组中此类患儿有3例为腭部穿通伤、2例为牙槽部骨折、2例为口唇裂伤。
关于口腔科患儿不合作态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