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0.1.研究动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外各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往来越来越密切,学习汉语自然而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国家汉办每年往海外输送大量志愿者这一情况来看,首先是中国很重视文化的传播;其次,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海外能够使用汉语教学的人才比较紧缺。汉办选拔志愿者的条件中,有一条是必须通过大学六级考试。笔者认为,这一条件正好反映出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母语是小语种的国家,比如土耳其,土耳其语作为母语而本土汉语教师又很稀缺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引进外来汉语教师,在短期内想学会土耳其语也并非易事。这时,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语言英语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用英语作为中介语并研究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土耳其与中国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且在文化经济合作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2 又值中土文化交流年,笔者有幸前往土耳其法蒂赫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希望通过实际教学的调查与研究,能够总结教学方法,汲取教学经验,对对外汉语教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0.2.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土两国互动频繁,随之增加的则是在语言方面互相学习的教材与著作,以吕必松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和鲁健骥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为例,这些著作主要以翻译理论、教学方法和偏误分析为主。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所存在的异同及使用区别类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土耳其为例,使用中介语对小语种为母语的汉字学习者进行教学方面的论著较稀缺,因此就英语作为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空间较大。关于对外汉语中中介语的研究有: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L.Selinker的中介语假说,主要涉及中介语概念。在中介语理论的介绍和研究方面,我国中介语研究第一人鲁健骥[1]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分析》一文,就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语音和偏误方面做了概述。吕必松的《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揭示了中介语发展规律及教学学习策略。此外,1990年孙德坤[2]翻译了《错误分析、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一文,作者Jack C.Richard。《中介语理论和汉语习得研究》一文也于1993年发表,此文针对中介语与汉语习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995年11月15日储诚志[3]、陈小荷[4]等人经过努力建立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通过专家鉴定。该系统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介语研究和汉语研究、偏误分析的宝贵资源,而且也为汉语中介语研究、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了科学便捷的集成环境和先进技术手段。[5]关于对外汉语中将英语作为具体中介语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李黎和毛继桂的《试析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作用》,文中就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中介语的必要性、可能性及使用中如何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作用。[6]综上所述,在国内的中介语研究方面,大多论著都致力于中介语发展规律、偏误分析等理论性的研究上。而对于如何以一种具体的语言作为中介语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一问题,目前仍是空白。本文将英语作为一种特定的中介语;同时把母语为土耳其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具体的分析研究,掌握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规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
第一章 基本研究理论
1.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侧重点是语言教学。教好语言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区别于教哲学、文学、史学等别的学科。语言教学所涉及到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教学,但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种交际工具,从而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8]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母语)教学。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来说,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语言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并能熟悉的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们的的教学,除了提升语言交际能力、读写能力以外,还要致力于如何提高其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而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非母语学习者需要从最基础的发音学起。为了能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这种语言,第二语言教学就必须以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为目标。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就是把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明显的区分开来。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除了受到学习者母语迁移的影响外,汉语教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对学习汉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海外学习者大多都是零起点,而对于母语为字母拼写的学习者而言,汉字书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些难点都必须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
1.2二语习得理论
基于乔姆斯基(N•Chomsky)的生成语言学理论,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提出了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理论之一为 “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认为的最有意义的假说。“输入假说”中作者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以阶段式的形式进步,需要适量的对学习者加以提示。此论述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对如何处理英语作为中介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学问题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情感过滤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又一重要假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接受语言输入的过程中会受到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是内在因素也可以是外在因素。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教师输出的语言,克拉申指出学习者在情感方面须持接受态度,而且必须能听懂所输入的语言。[9]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让目的语学习者听懂所输入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就是以此模式中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作为理论基础,“输入假说”更是中介语的理论之源。[10]
…………
第三章 综合分析英语作为中介语的必然性......... 19
3.1 学生自身因素分析.... 19
3.2 教材编写因素分析.... 19
3.3 教师语言交际能力分析 ...... 19
第四章 英语作为中介语的教学策略......... 21
4.1 备课时要“宁滥毋缺”...... 21
4.2 课堂指令教学以引导为主.... 21
4.3 坚持适量原则........ 22
4.4 采用提示性教学...... 22
第四章 英语作为中介语的教学策略
4.1 备课时要“宁滥毋缺”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对中介语的需求量,提前准备课文中可能会需要的中介语单词或句式,多多益善。争取通过课前对量的积累达到课中使用时质的飞跃,英语作为中介语教学对目的语词汇教学的的偏误之一表现为,英语中的一个单词可以同时解释汉语中的多个生词,对于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不能准确的区分开来,为了减小偏误,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准备中介语,同时可避免课堂中受环境影响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学生的备课,考虑到汉语和英语词汇在翻译方面的差异,词汇教学部分,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找出汉语生词所对应的英语词汇,在汉语解释后采用英语重复的方法进行加强。如:“解决”这一生词在备课环节应尽量多的准备意思相近的英语单词(solve,resolve ,address , tackle ,cope with, dealwith);“完成”可罗列以下英语单词(complete,fulfill,accomplish,achieve);“责任”则可译为( responsibility ,obligation,duty ,liability)。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的使用英语单词对课文中生词进行解释,可同时避免教师讲不清和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产生。而针对语法部分与课文内容部分,应提前准备大量英汉例句,通过罗列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英语总结出目的语的规则。
…………
结论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发展已日趋完善。近些年的“汉语热”更是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教学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也不计其数,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英语作为中介语方面的研究却相对匮乏,甚至呈现出滞后状态。而对外汉语教师与汉语为目的语的学习者对中介语的需求量与关注度成反比。在土耳其法蒂赫大学中文系实习之际,针对汉语教学课堂中中介语的用法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法,针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把英语定义为母语为土耳其语的学习者和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师之间的中介语。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汉语学习离不开中介语的辅助,甚至对母语的依赖程度也颇高。无论是课堂指令还是课文中出现的教学内容,作为入门阶段的学生,必须通过非目的语和非母语的另外一种语言进行教学辅助,才能较好的完成学习。对于母语的依赖随着对外汉语教师以英语为中介语的教学模式的熟练操作而减小,而对于纯汉语教学的适应度与学习者汉语水平及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成正比。初级阶段学习者大部分对英语教学依赖性最大,其次是母语教学,也有一小部分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认为汉语教学对汉语学习的帮助最大。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接触汉语时间较长,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模式和习惯,对于课堂指令教学部分已逐渐减少了对中介语的需求量,同时在潜意识或无意中选择避免通过母语学习目的语,首先是由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对母语依赖性减退,其次则是意识到母语迁移对目的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不利于汉语学习。对中介语英语教学的依赖程度较之初级阶段学生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大部分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更趋向于通过目的语教学来学习目的语,即本文中出现的纯汉语教学。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