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小说东北地域文化精神的寻根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26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现代西方人在 20 世纪上半叶已经意识到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对文化与人性的拔根,“西方价值观突出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分离,靠这种方式来抬高人的地位,使他超出万物之上;这种分离的价值观随着 20 世纪的精神危机而凸显出凶险的前景。”

1 小说寻根观念创作的生成语境

1.1 独特的地域环境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作家是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一类人,难免会受到当地文化气息和种族信仰的影响。19 世纪的法国作家斯达尔夫人指出地域风格的差别和地域文化对地域风格的影响。她将欧洲划分为北方和南方,认为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其中自然环境是决定性因素,南方气候清新,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力强,感情奔放,与女性交往较少拘束,相比北方的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沉思与忧郁感。这一看法与丹纳的观点相一致,他们都认为气候与自然环境对艺术作品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丹纳看来“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①在刘庆小说中我们能够想象性看到白山黑水的地域风物与民俗文化,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以及在碰撞过程中形成统一和谐的“精神气候 ”。本节所论述东北独特的地域环境包括自然、历史、文学等因素。
1.1.1 富野的自然生态
东北所处的地理位置独特,位于 40°N-53°N,115°E-135°E,在中国大陆板块的东北部,南临渤海、黄海,与蒙古、俄罗斯、朝鲜接壤,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主要分为黑、吉、辽三大省域。在地形上,东北以平原山地为主,主要山脉包括东部西南-东北走向的长白山,其南端是余脉千山山脉及面向渤海和黄海的辽东半岛丘陵地区,其北端与小兴安岭相连,西部则是大兴安岭;山地之间是辽阔的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河流众多,主要有北部的黑龙江,西部的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东部的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中部的嫩江、松花江、辽河。总体上是山水环绕,沃野千里,向关内呈现出开放之势。这里主要以中温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夏季温和多雨短促、冬季寒冷干燥漫长,会产生冻土、沼泽、雾凇等特有的自然现象。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藏储量丰富,例如石油、煤、铁、黄金等;植被茂密,森林总面积约 1800 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有人称东北文化也叫“森林文化”;粮食作物丰富,如小麦、玉米、大豆等,这里形成中国著名的粮仓“北大仓”;经济作物种类多,如甜菜、亚麻以及温带水果等,还有闻名中外且经济价值颇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紫貂、水獭、鹿茸、人参、木耳、松子等;内河湖泊的淡水鱼类与沿海的鱼类水产也颇为丰富。这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被中原人称之为“乐土”。
.............................

1.2 作家的乡土时代经验与新闻文学资源
文学观念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作家的文学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也非一成不变。刘庆作为“60 后”的晚生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的影响。作为经历文革末期和改革开放的一代,他具有乡土时代和改革时代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精神特质。与早期“60 后”作家不同的是,新闻工作者身份的独特性使他离社会现实更近,凭借着对时代敏锐的洞察性和作家自身的敏感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观念。此外,作家还经历 70 年代末的思想大解放,在中西方文学资源的浸润下成长,将外来文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资源,在国内文学思潮风起云涌下积极探索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而描绘出东北大地独特的文化精神谱系。
1.2.1 乡土经验:童年记忆的深刻性
“乡土”既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物质性存在,也是中国人寄托情感的精神性存在。在现代文学中,“故乡”作为现代作家童年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主要的文学表现领域,对土地的书写暗示了现代作家精神返乡的意愿。无论是鲁迅月夜下的瓜田、记忆中的桑椹,还是废名笔下的竹林与桥、沈从文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萧红记忆中难忘的后花园、迟子建冰雪童话般的北极村等,无不显现着作家的童年记忆与情感体验。莫言曾经说过“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②“童年”与“故乡”既是作家写作的初衷,也是作家写作的动力源泉。
刘庆自幼生活在辉南县朝阳镇的一个村子里,在访谈中,他曾说“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写童年,这种自然景物肯定跟童年有关系。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与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所看到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在乡村长大的孩子对大自然、生存环境等与自身相关联的事物有很大感受。作家都是很敏感的人,他们会关注周围生长的世界,小时候的风啊,雨啊,对自然的感受力是很强的。如果一个作家有创作天赋的话,最重要的天赋就是感知世界、自然与生活的能力。”刘庆在创作手记中回忆到“我家距镇子有十五里远,隔着两座村落,一条河流,一道拦河坝。乡下没有电的夜晚,我坐在流水淙淙的小溪边,看着波动的月光,看看镇上的灯火,总能引起无尽遐思。小镇是我能想象的最大的地方,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被父母带去一次。”①作家有 18 年乡村生活的经验,在早期小说中,对自然风物与乡人的描写笔墨较多。此后,刘庆虽因求学而漂泊他乡,但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视野决定了他对“土地”的情感也变得复杂。
................................

2 小说寻根主题的演变:文明断裂、人性异化到精神寻根

2.1 中短篇小说:城乡文明断裂式发展的寻根
1990 年到 1999 年,刘庆主要以创作中短篇小说为主,1997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风过白榆》将于本章第二节详细论述。中短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小说集《信使》和《湖边的夜晚》。早期小说的主题表达了作家对乡村自然风物的留恋与热爱,也传递了乡人之间朴素情谊和道义,之后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写乡土文明与现代性的冲突。城乡差距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拉大,文明呈现断裂式发展,人性之恶在贫富的鸿沟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家描写了由乡入城的农民形象,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不同使他们对城市既有向往又有厌恶,最后他们狼狈地逃回乡村,入城失败。入城成功的一群人并没有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胜利,相反在都市文明中暴露出都市人精神的空虚,丑陋的人性,多疑及变态的心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乡村的自然朴素、重情重义的民风已被野蛮式地破坏掉,人的精神世界与自然相隔,文明病在悄无声息地蔓延。断裂式的城乡发展已然滋生出严重的人性道德问题,对文明失衡现象的描写,有助于我们将寻根的视角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探索精神异变的过程。
2.1.1 乡村风物与人情:自然朴素与重情重义
20 世纪是乡土社会在现代性的入侵下逐渐走向解体的时代,静态的乡土风物与人情分崩离析,中国社会正在被打破重建,自然生态和人们价值观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乡土社会中特有的自然朴素、重情重义的人类情感逐渐成为当今社会所稀缺的精神资源。重回 80 年代的乡村,我们能够重新体验传统情感逝去的温存,思索文明发展对乡土社会“根”的影响。
...............................

2.2 长篇小说《风过白榆》与《长势喜人》:现代人性异化的寻根
从早期的小说《磨道》《养蜂人》到《风过白榆》《长势喜人》,刘庆的小说在主题上与当下新闻结合得十分紧密,融入许多时代性成分,“日渐从自然神话和乡村诗意中摆脱出来,进入到残酷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领域。”①透过社会现象,作家开始关注现象背后人的精神发展,对现代人性异化展开寻根。当我们回忆起历史,给当代人们精神世界造成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文革”,二是计划生育政策,三是商品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文学在摆脱意识形态束缚后,又被商品化经济所裹挟。面对文学场域内浮躁之气日盛的荒诞时代,刘庆在 1997 年出版了《风过白榆》。作家感叹 90 年代的文坛“平庸的日常生活,某个灰暗病态的蜗居、或者干脆说自淫之后造就的文本充斥着文坛,另类也好,异化也罢。关键是荒诞和隐喻的背后是不是一片似是而非和模棱两可的苍白……作家沦为边缘人物,面对读者和现实生活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原因何在……是不是揭露某种病态的人生就算完成了我们的工作,面对更深层次的时代症结就可以无动于衷?”②与此同时,作为“寻根”文学理论派的韩少功对于“寻根”的方向由“文化”转移到了“精神”领域,提出“中国作家需要向下看,不但看到有些作家对他们的出身的彻底背叛,而且提出了中国作家的精神寻根问题。”③这一点与刘庆不谋而合。文坛进入 90 年代,被韩少功认为是身处于一个没有灵魂的时代,周围的情感正在沙漠化,由此,他提出了文艺工作者要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我们再看《风过白榆》和《长势喜人》所描写的正是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被当时所谓的文化潮流所遮蔽的问题。面对现实,刘庆没有采取回避的措施,恰恰相反,他用新闻的笔法勾勒当下巨变的社会样貌,所创作品则反映出人们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摇摆不定。作家关注人的生命存在,也就是韩少功所讲的“人民的大利益”:“大利益就是‘义’,就是精神。”


文学论文参考

..........................

3 小说寻根意象的寓言:地域文化精神的象征性阐释...................45
3.1 自然界的神灵:生命力量与苦难叙事................................45
3.1.1 火:地域精神的核心.................................45
3.1.2 水:生命、再生与惩罚的隐喻.........................47
4 地域文化精神寻根的危机与转变......................................62
4.1 危机:保守型文化与留乡的失落...................................68
4.1.1 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69
4.1.2 体制僵化和希望留存.....................................63
5 小说地域文化精神寻根的意义与局限性...................................68
5.1 反思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实现文化精神自省................................68
5.2 启蒙性:引发文学主体对生活的思考.................................69

5 小说地域文化精神寻根的意义与局限性

5.1 反思性: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实现文化精神自省
从历史发展来看,地区的变动性和人们意识的更新较为活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趋势特征。例如 20 世纪的东北文学,30 年代所表现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张扬民族抗争精神,像萧红、萧军等作家的作品;东北解放以后,走的是工业发展路线,发扬创新实干精神,像草明的《乘风破浪》等;新时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文学主题呈现多样化面貌,像寻根主题、先锋主题、边地生态主题等。随着 90 年代商品化浪潮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变,人文精神出现危机。
刘庆以东北地域为文学版图,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小说人物的生命进程,突出特定人群在特殊时期的典型心理和精神状态。小说主要以 20 世纪的东北史作为文学场域,展现满族文化传统如何在政权更迭中留存与发展,建构族人的精神谱系。陈晓明在评价《唇典》时,认为“中国小说越来越注重文化的东西,甚至注重宗教的东西。过去在我们百年的中国文学创作,这些都是被驱逐的,被放逐的,被割裂出去的,但现在这些都召回来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存在,可能是一个重新的反省,重新的一种检讨。”①杨庆祥认为“开篇是火车进站,然后是电灯亮了。电灯亮了是瞬间,火车也是瞬间,在这个瞬间当中,古老文化被重新激活,生成了现代与古代之间,当下与过去之间的敌意。如果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史诗,也是关于现代的,关于当下的一部史诗,我们回到那个历史,是为了重构我们当下。”
现代性的发展割裂了我们与传统的关系,造成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缺失和迷茫,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寻根是为了找回现代与传统失去联系的纽带,实现文化精神自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在当代的东北文坛中,寻根文学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热潮,东北以独特的北国风光形成文学的地缘特色。各个作家以自身的家乡为文学版图,书写地域自然与风土人情,以迟子建的北极村、阿成的哈尔滨、张笑天的吉林延边、孙惠芬的歇马山庄等为代表。与上述作家相比,刘庆的成名似乎较晚,直到 2018 年获得“红楼梦奖”才被众人所知。20 世纪末是文学众神狂欢的时代,刘庆深受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学思潮以及商品化经济浪潮的影响,凭借童年的乡土经验和现代都市的生活体验,走向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与地域精神寻根的道路。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现代西方人在 20 世纪上半叶已经意识到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对文化与人性的拔根,“西方价值观突出了人与自然宇宙的分离,靠这种方式来抬高人的地位,使他超出万物之上;这种分离的价值观随着 20 世纪的精神危机而凸显出凶险的前景。”①相比来说,东方的价值观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于是西方世界出现了“原始复归”主题,兴起了“新时代运动”。中国寻根思潮虽然衰落,但寻根创作一直延续,并生发出新的审美趋势和写作方式,像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等皆是其演化而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刘庆从乡土文学出发,探索现代文明演变的过程,展开地域文化精神的寻根。小说寻根主题是从城乡文明断裂、现代人性异化到精神寻根的嬗变。作家以万物有灵的观念书写了 20 世纪东北人的心灵史,在“原始复归”上实现对地域精神的根基建构。
由于地域文化的复杂多样,刘庆以萨满文化为主要挖掘方向,从自然界、动物界、灵界中觅得寻根意象的精神象征,集中体现为顽强不息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传承意识、发展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面对文化寻根的危机与转变,我们分析了东北地域文化的保守性和进取性,以寻根的方式发掘地域文化的新质,让精神扎根在历史与现实的土壤中,枝繁叶茂。刘庆探索地域精神的寻根意义具有反思性、启蒙性、建构性和超越性,此外小说也具有一些局限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