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复调艺术的生成:时代、性别和经历的交叉影响
1.1 时代对于作家创作的磨砺与滋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我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剧烈变动和转型,社会生活中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互碰撞而失去平衡的观念和意识,反映在文学作品里,便是这样的社会生活无法被某一个自信而冷静的审视者概括,无法作为一个全面的整体呈现出来。张洁小说中人物身处于多种思想交汇处,鲜明地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无法被作者单独的声音统摄。多重社会生活,多种思想声音,同时并存且不相融合,让专注描绘社会现实的张洁全面捕捉,她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时代的全貌,人物连同其周围赞同和质疑的声音一并被纳入到作品中,形成了张洁小说独树一帜的复调。
1.1.1 时代潮流发展促成作家个体的独特呼应
作为连缀着“革命—后革命”时代的重要作家,张洁身上有着历史的滋养,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有着书写崇高未来的责任和情怀。理想主义的单纯与乐观,对英雄主义的崇拜与向往,对社会建设的责任与担当,是彼时的张洁在四十余年的生活里磨砺出的可贵品质。张洁作为经历过不幸年代的幸存者,出于被红色经典熏染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挚描写她所身处时代的社会建设与变革。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让张洁的创作充满活力。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每一次文学转型期,张洁都能推出与时代风向合拍的作品。梳理作品的发展脉络,甚至可以把握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方向。张洁始终怀有的作家的使命担当,这决定了她同时代主流话语的共鸣。然而,作为一名中年才迈入文学界的作家,张洁对社会和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关注和思考,她以个人的能动方式回应意识形态,并逐渐在主流话语的遮蔽下实现了个人话语的突围,个人话语与主流话语在作品中发出不同声音,呈现出复调的意味。
...............................
1.2 女性追求独立引发的赞颂与批判
张洁作为一位成功的女性作家,对社会中女性追求独立的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在创作中时常将目光置于女性群体的生存命运上,如实地反映女性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独立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和经受的磨难,塑造了一系列追求独立的觉醒了的女性形象,并肯定她们的追求独立的行为。然而,张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充分不完善,这一类女性对女性独立观念的认知存在着局限,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是不充分不完善的独立意识。作品中暴露了女性主体价值缺失的认识缺陷,作家站在更为深远的层面上批判了这类觉醒的女性。于是,同为女性的人物和作者,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1.2.1 作家认可女性追求独立的行为
以叶知秋、曾令儿、方舟中的三位女性等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能实现社会价值的工作,有不懈追求的人生理想,在她们身上充分显示出女性知识分子对理想、完满人性、婚姻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女性往往追求物质与精神的独立,强调女性自身不依靠男人生存,将自己的视为完整的个体,是与男性处于同等地位的女性。这类女性将自己视为能够独自与世界奋战,与外界发生联系,乘坐方舟驶向光明彼岸,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张洁浓墨重彩地书写这类女性,倾注了深厚的感情,表明了作者对于女性追求独立的认可与期待。
这类女性所推崇的女性独立,是不依靠男性存在,甚至是顶替男性的位置成为男性,并非理想意义上的独立。未婚的独自抚养养子叶知秋,主动离婚走入方舟的三位女性,独自抚育孩子十年未让任何人知晓的曾令儿,在女儿口中“既当爹又当妈”的吴为等等,这些女性在男性缺位的生活中,没有止步不前,等待来自男性的拯救,而是顶替了“本应”由男性肩负的位置。重担没有压垮她们,她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还保有对精神生活的热忱,拥有对爱、希望、理想的美好憧憬。正如戴锦华指出的“对当代中国妇女,‘花木兰’,一个化装为男人的,以男性身份成为英雄的女人,则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女性最为重要的(如果不说是唯一的)镜像,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①张洁笔下的独立女性正化装为男性并成为英雄。
................................
2 《无字》前后的复调艺术:建构意义引发的多重深意
2.1 建构意义与质疑建构
张洁写就于上世纪的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人物向往着美好的未来,憧憬幸福的生活,他们以追求理想作为生命的意义。而张洁在反复书写这个追寻故事的同时,对追寻行为产生了质疑。
2.1.1 时间循环与现实矛盾催生的复调表达
张洁反复地书写相同的故事——理想的诞生、破灭与重生的循环和贯穿始终的追寻,将循环放置在时间坐标上,又与线性时间的追寻产生了逻辑上的悖谬,这种悖谬让张洁在描述人物建构意义时,既赞赏人物的追求行为,又质疑人物的追求行为的合理性。
小说中对于寻求的描写存在着一个时间逻辑上的反复。人物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中,因为回忆中藏着美好,美好是存在于过去的。人物在希冀未来时是以过去的美好为模板,期待未来能重现过去的美好。也就是说,对未来的展望来自于对旧日的回溯。当下以未来的名义证实过去的合理性,未来实则失去了指涉能力,无数的未来是无数的昨日重现,“当下”在这里诡异地消失了。
张洁的小说里经常性出现人物的回忆,人物的记忆是支撑的人物走过苦难岁月的精神支柱。钟雨与老干部不到二十四小时的相处支撑她走过漫长的岁月,曾令儿是靠着一夜完成了妇人的一生,这些存在于记忆中的美好,因为它的短暂、深刻和未完成,让人物抱有深深的遗憾。让人们追求爱情,放弃不道德的婚姻,过上呼唤被应答的人生,期盼的根源在于这种愿望在过去无法光明正大顺理成章地完成。人物在期待未来的时候,有意或无意的追忆、怀念与回望过去,希望能重新体味,让旧日的美好能够得以重温,延长,反复,永恒。
........................
2.2 《无字》:质疑建构与质疑意义的分界
将《无字》作为划分质疑建构与质疑意义的分界,是因为它包含了对建构和意义的质疑,涵盖了多重声音。
疑,涵盖了多重声音。在《无字》中,作者多数时间同吴为站在一起,描写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命运。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与吴为对人生、爱情有着不同的态度,她们是二十世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女性的缩影。墨荷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是任劳任怨的传宗接代的工具,她无力逃离悲惨的生活境遇,甚至也未曾意识到生活需要反抗。她想象出了一个不存在的理想男性,支撑她走过艰难的生活。叶莲子相比墨荷更为独立,具备了一定的进步意识,敢于违抗父权勇敢选择自己的婚姻。但她思想中仍然残留着传统观念,“一家之主非男人莫属”。吴为的人生伴随了女性地位的大幅提升,她拥有自己的事业,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在爱情上也拥有了更为自由的选择。三代女性的隐忍、坚守与付出,书写了一部家族的血泪史,每一代女性都有所追求,或是一个不存在的男人的肩膀,或是走出传统家庭的桎梏,又或是追求爱情与事业的自由选择。女性的坚持与执着,让她们在一片虚空中建立起生命的意义。
女性的坚持与追求,在作者的话语里,又呈现出对这种行为的质疑,表现为对女性为了逃离困境所做的挣扎的历史局限性的批判。墨荷追求的是一个虚无的男人,是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追逐,作者同情墨荷所面临的女性境遇,又批判了这类传统女性的历史局限性。叶莲子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不彻底的,她的进步仰仗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解放潮流,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以夫为纲的婚姻观念,叶莲子半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让她能在被丈夫抛弃后独自抚养女儿,坚强地面对生活,同世界抗争。可以看出作者对叶莲子的敬佩与赞赏,同时暴露了她的历史局限,批判了她不彻底的独立意识。
文学论文参考
3 复调艺术的呈现:不相融合的多种声音...................................32
3.1 不同且不融合的声音..................................32
3.1.1 人物自我的形成.............................................32
3.1.2 多重声音的交响.........................................34
4 复调艺术的深厚价值............................................45
4.1 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45
4.2 独立女性人物的塑造..............................................46
4.3 对鲁迅小说复调艺术的继承与发展........................................50
结语..............................55
4 复调艺术的深厚价值
4.1 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
张洁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触与思考:关于时代的、政治的,关于人生的、人性的,关于婚姻的、两性关系的……张洁作品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人生体悟,无法用语言穷尽,通过复调艺术,种种不相融合甚至矛盾对立的思想同时发声,书写困苦的生存境遇,抒发复杂的生命感悟,带给读者对生活、生命乃至对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展现出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
张洁小说的复调艺术从哲学-美学意义上塑造了“我”。通过多种描写和叙述手段,塑造出自觉自省的人物形象,对一切进行反思,他们是心灵与外界不能沟通的孤独者,有着不断思考的特质。在作者创造出这个自省、自觉、自我质疑的人物之前,已经和这个人物进行了辩论和对话,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自我。两个自我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同一事件发出了不相融合的声音。张洁小说的复调艺术构成了作品开放、多元、未完成的特质。张洁作品创作于社会转型期,生动、鲜明的声音和话语成为了张洁作品中对话立场。
张洁注重反映时代浪潮,又因为历史局限无法给出绝对权威的判断。小说中人物所展露的思想往往充满着矛盾、对立和冲突,人物思想内部也会自相矛盾。作者与人物在意识到矛盾的想法后,并没有站在非此即彼的立场上,而是选择了开放的对话立场。作者的声音与人物的声音是平等的。人物可以径直展示出自相矛盾的想法,表现内心的纠葛,作者则通过其他人物或叙述者的话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张洁自登上文坛后,便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她在新时期文学后的文坛长青,又无法将她归类到某一类作家群体中。张洁的作品里,蕴含着她极其敏锐深邃的思想,作品内涵丰富而多情,这都与张洁的人生经历和时代氛围相联系。她总是极力描绘当下社会发生的变革,把握时代脉搏,有着作家天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敏锐地感受、体会、记录社会思潮的动向,甚至写出一些当时人们难以启齿或尚未意识到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她关心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希望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价值得到认可,作品中表现人物对理想的追求,充溢着理想色彩。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张洁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境遇,描摹理想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所渴望的理想爱情和婚姻。她的视野并没有简单地停留于女性情感世界的探索,她关心人的命运,关心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前途命运抱着悲悯之心,表现在作品中便是寻求、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张洁的作品多以情感流动为线索,以感情流动唤起读者的共情,引发读者共鸣,让作品的内涵更显丰富。
“有时,我也会偶然地生出无限的感慨,假如我不读那些书,我的生活也许会轻松一些?我何必去苦苦地向往着比现实生活更高的东西呢?但细想起来,我并不觉得后悔,人类不正是这样才得以前进的么?”①正是“偶然生出的感慨”,对“生活也许会轻松一些”的侥幸与“向往着比现实生活更高的东西”之间的落差,形成了张洁作品中不断的追寻和随之而来的质疑,于是形成了作品中的复调。
以此为观照,从《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到《方舟》,再到《无字》,我们可以看出张洁创作中复调艺术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母亲钟雨追寻隐秘的爱情,被新一代女性视为精神导师,女儿踏上和母亲一样的道路,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认可,是他者对自我的认可,在这里“我”的确认仍然需要他者。曾令儿完成的心理上的献祭和灵魂上的完善,说明自我已经不需要他者的确认,“我”可以自我认可,但他者的声音仍然呈现出反对或不认可的态度。他者持有与“我”不相同的价值观,但没有对“我”的行为进行介入。《方舟》中“我”已经具备了独立的种种条件,而他者的声音具象化为“我”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阻碍的男性,显示了“我”走向独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无字》中的“我”与他者站在了相对等的位置上,叙述者无法干涉“我”的行动,只能从旁评价。张洁曾以“船”自比,在海浪中粉身碎骨是自己的必然归宿。而在《无字》之后,张洁不再执着于在海浪中粉身碎骨,她逐步走向超脱。作品中的人物也不再同以前一样带着自己的影子,她更多地塑造域外人物,讲述异国故事,远离熟悉的人和故土,具有返璞归真的深意。在新世纪创作的作品中,“我”只是在讲述故事,不再在意他者的声音或看法。张洁开始关注人生的终极意义,描述命运的虚幻与无常,讲述宇宙混沌之中的宿命,显示出超然物外的创作旨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