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7例报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9217 日期:2025-04-06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焕生 朱登嵩 王希明

【关键词】 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关键词】 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不佳者,采取切开复位加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20~58岁,平均40岁。Frykman分型:Ⅵ型3例,Ⅶ型4例,桡骨轴向短缩平均6 mm(3~12 mm),掌倾角平均-24°,尺倾角平均-9°。高处坠落4例,骑车摔伤2例,平地跌倒1例,外伤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3~11 d,平均6 d。
  12 手术方法 采用国产斜T型钢板。在腕背桡侧端向近端略斜向尺侧切口,在桡骨远端6 cm,切开拇长伸肌的腱鞘可完全暴露桡骨远端关节面,直视下复位桡骨远端,恢复关节面解剖关系后,选择斜T型钢板,给予适当的预弯,使之与桡骨远端吻合,复位骨折端达解剖复位。先将桡骨远端钻孔及钢板螺钉固定,最后固定桡骨近端螺钉,放置引流片,关闭切口,掌侧石膏托功能位固定4~5周。
  术后,即开始手指屈伸活动,拆除石膏后逐渐加大腕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7例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5~38)个月,手术后测量,常倾角平均134°(0~21°),尺倾角平均24°(20~27°),桡骨短缩均矫正,无一例正中神经损伤。按Kienst功能评分标准,治疗结果:优4例,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无损,握力正常,伸屈减少<15°;良2例,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握力接近正常,伸屈减少15~30°;1例尚可,经常疼痛,活动轻度受限,功能减弱,握力减弱,伸屈减少30~50°。
  3 讨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上相当棘手。Trumble等报告桡腕关节内骨折片移位1 mm就会导致关节的疼痛、僵硬[1]。因此治疗上应力求恢复原有的解剖关系,尤其是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为主要目的。对伴有三角纤维软骨盘破裂嵌入关节间的那部分应切除,以免影响关节活动,但不可将三角纤维软骨盘全部切除,以免影响腕关节的稳定[2]。下尺桡关节连接三角纤维软骨和关节间韧带的桡骨碎片应该给予复位固定,以免影响下尺桡关节的稳定[3]。   我们认为切开整复达到正常的解剖关系及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斜T型钢板固定能够有效地维持骨折部位解剖关系直至骨折愈合(在石膏托外固定辅助下)。对于侧方骨折片,尤其是尺侧方的桡骨碎片,不可切除,应该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对于缺损大的骨折用人工骨植入。斜T型钢板比较薄。经预弯后能很密切与骨折端吻合,不至于影响伸指肌腱的活动。本组有2例发生远端骨折块向掌侧移位,其原因是钻孔及拧螺钉时未在掌侧对骨折远端加压固定。使用低速钻孔,防止钻入过深而损伤腕管内软组织及正中神经,本组无一例正中神经损伤,也无一例腕管综合征发生。
  术后即刻掌侧石膏托固定,积极活动手指及肘、肩关节,抬高腕部于心脏平面以上,4~5周后拆除石膏,逐渐加强腕关节的功能活动,半年后若骨性愈合可拆除内固定。而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关节面的平整复位不理想,外固定时间需8~12周,容易发生钉道感染、钉道松动等并发症,生活上也不方便。本组7例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见切开复位斜T型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Trumble TE,Schmitt SR,Vedder NB,et al.Factors affecting functional outcome of displaced inf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J Hand Surg(Am),1994,325
  2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632
  3过邦铺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99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