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4104 日期:2025-02-14 来源:论文网

摘 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于我院结合治疗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显效的例数为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例(P&<0.05),而观察组无效的情况仅有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激素;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一种或几种抗血小板表面某些糖蛋白的自身抗体,通过II型超敏反应而损伤血小板,导致的出血性疾病[1-3]。本研究选取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于我院综合治疗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2例,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0.7~7.1岁,平均(3.35±1.41)岁,所有患者皮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紫癜,患儿中牙龈出血的2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8例,上呼吸道感染52例,鼻出血5例,脾大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且无其他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血小板计数&<100×109/L;(2)皮肤、黏膜、内脏等存在广泛性出血症状,存在出血点或者瘀斑等;(3)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存在成熟障碍;(4)脾脏未出现明显肿大的情况;(5)存在肾上腺素有效、相关抗体阳性、血小板寿命缩短中的任一情况;(6)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1.3实验室检验
  治疗之前所有患儿检查其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血小板计数&<10×109/L的有5例,1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的有21例,25×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有33例,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有13例。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的方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接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连续滴注2天,之后开始口服泼尼松1~0.5mg/(kg·d),服药两周后根据具体病情可酌情降低药物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激素类药物的方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口服泼尼松1mg/(kg·d),服药两周后,可根据患者血小板的回升情况酌情降低药物用量,6周为一个疗程。
1.5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后测定其血小板含量,判断不同方法的疗效:显效: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症状停止;良效:5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出血症状基本停止;有效:血小板计数回升,出血症状得到改善;无效: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症状均为得到改善。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显效的例数为2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例(P&<0.05),而观察组无效的情况仅有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例(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一般具有血小板减少、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等特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其在儿童中的发病率日渐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现阶段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的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普遍认可的看法是该病是在病毒感染后由于免疫系统的异常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激素类药物一直作为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但是随着应用的推广,人们发现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该病,具有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尤其是病情易反复的缺点,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5-6]。丙种球蛋白的应用解决了人们的一大难题,其见效快的特点尤其受到患者的欢迎。但是单独注射丙种球蛋白,其药效持续时间比较短。后来人们发现两者合用不但能减少单独使用时的用量,还能延长药效,对治疗疾病起到协同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激素合用,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的情况明显较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与激素合用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润月.大剂量甲强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62.
[2] 阿布来提,艾比拜,严媚,等.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颅内出血20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5):438-440,445.
[3] 夏轶姿,朱宝玲,郑育,等.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51-3052.
[4] 刘斌,尹景波,徐曼,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7): 77.
[5] 郑引索,姚亚洲.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ITP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7): 220-222.
[6] 刘俊凌.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重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4): 24-2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