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工艺技术研究(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4035 日期:2024-11-05 来源:论文网

  ②由于固相载体滤积在地层表面上,会引起地层吸水能力的下降,吸水量大的层位影响大,故求出的相对吸水量偏低;吸水量小的层位影响小,求得的相对吸水量偏高。根据一些实验研究的成果,用活性炭作为固相载体时,对Zn 的载带效率比较低,因而用量较大,有堵塞影响,用氢氧化锌时,载带效率高,用量小,无堵塞影响。但后者下沉速度较前这大。

  ③曲线对比时,应参考该井其他电射孔和油管记录等资料,以区别由于管外串槽、接箍污染等引起的假异常现象。

  ④放射性同位素施工时,在人身安全及施工设备上都要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⑤由于施工后岩层的放射性强度很高,短期内不易减弱,因而不能连续多次测吸水剖面。

  在油田实际应用中,我们除了使用上述的方法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投球测试法。采用投球法分层测试时首先测出全井指示曲线,全井指示曲线一般要测4~5个点,即由大到小控制注水压力,测4~5个不同注入压力和相应的全井注水量。两者的关系曲线即为全井指示曲线。测试压力点的间隔为0.5~1.0MPa,每点压力对应的注水时间,一般需稳定30分左右。

  (1)投球测试方法

  在测得全井资料后,便开始分层测试,先投小钢球入井并坐在最下一级球座上,这样摆弄堵死了钢球以下的第三层段,开始对第一层和第二层段测试,测出4~5个不同压力下的注水量,每个控制点的注入压力必须全井测试时间相同。一和二层测试完毕,即向井中投入第二个钢球并坐在第二级球座上,将第二、第三层段堵死,对第一层测试,测出4~5个不同压力下的注水量,同样要求每个控制点的注入压力必须全井测试时间相同。

  (2)资料的整理

  各层注水量的计算:第Ⅰ层注水量=投第二个球后测得的注水量;第Ⅱ层注水量=投第一个球注水量-第Ⅰ层注水量;第Ⅲ层注水量=全井注水量-投第一个球后的注水量.

  将全部测试数据整理列表,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绘制出各层段的注水压力与注水量的关系曲线—分层指示曲线.

  如某井共三个注水层,投球程序测试如下:

1.测全井注水量(不投球)V = V +V +V

2.投第一个球(封堵第Ⅲ层)后的注水量V : V =V + V

3.投第二个球(封堵第Ⅱ层)后的注水量: V =V

注入压力/ MPa

备 注

层 段

    注入压力

全 井

Ⅰ+Ⅱ

投第一个球后测得

投第二个球后测得

(Ⅰ+Ⅱ)-Ⅰ

全井-(Ⅰ+Ⅱ)

表1 分层测试成果表

①各层注水量计算:第一层注水量:V = V

       第二层注水量:V = V -V

       底三层注水量: V = V - V - V


  ②绘制分层指示曲线:分层注入压力~注水量的关系曲线

(3)分层指示曲线的压力校正

由上述方法测出的指示曲线,是井口注入压力与小层吸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而各子层的真正注入压力并不是井口注入压力,而真正对地层有效的(井口)压力要小于测试时得到的实测井口压力,且在同一注入压力下,由于各子层的水嘴直径不同,也有所不同。

转贴于 有效(井口)压力可用下式计算:

         p =p -p -p -p

式中 p ——实测井口注水压力;

p ——注入水通过油管时的压力损失;

   p——注入水通过嘴时的压力损失;

p ——注入水打开配水器节流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

该公式是在井下配水工具正常时才能使  

   2.注水指示曲线的分析和研究

  2.1指示曲线的形状
  如前所述,按实测压力绘制的指示曲线,不仅反映油层吸水情况,而且还与井下配水工具的工作状况有关。因此,通过对实测指示曲线的形状及斜率变化的分析,就可以掌握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分析井下配水工具的工作状况,作为分层配水、管好注水井的重要数据。

如图3:
SHAPE \* MERGEFORMAT

       图3 几种指示曲线的形状  

(1)直线型

它表示油层吸水量与注水压力的正比关系。由注水指示曲线上任取两点(注水压力p 、p 以及相应的注水量q 、q ),用下式可以算出油层的吸水指数I  

       I=

式中 I——吸水指数,m /(d·MPa);

   q 、q ——分别是点1和点2的注水量,m /d;

   p 、p ——分别是点1和点2的注入压力,MPa;

由上式可以看出,直线斜率的倒数即为吸水指数。但用指示曲线吸水指数时,应采用真实指示曲线进行计算。

第二种为垂直式指示曲线,出现这种曲线的原因是:油层渗透性差,虽然泵增加,但注水量并没有增加。

第三种为递减式指示曲线,出现的原因是仪表设备等有问题,因此,这种曲线是不正常的,不能应用。

  (2)折线型

  图3中的第四种曲线是折线,表示在注入压力高到一定程度时,有新油层开始吸水,或是油层产生微小裂缝,致使油层吸水量增加,因此,这种曲线是正常的。

  第五种为上翘式,出现上翘的原因,除了与仪表、设备有关外,还与油层性质有关,即当油层条件差、连通性不好或不连通时,注入水不易扩散,使油层压力升高,注入水量逐渐减小,造成指示曲线上翘。

  第六种为曲拐式。是因为仪器设备出了问题,不能应用。

  综合上述,直线式和折线式是常见的,它反映了井下和油层的客观情况。而垂直式和拐式、递减式则主要受仪器、设备的影响,因此,不能反映注水时井下及油层的客观情况。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