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出了和点的放样一样的结论:
1、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横向最大误差△X为-2.4cm,纵向最大误差△Y为-3.1,点位互差最大为3.9cm ,最小为0.3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放样点点位误差均在±5 c m以内,RTK放样点点位相对于全站仪测定点位中误差按公式m=± 计算,结果为1.7cm。
3、用RTK进行测设,曲线的横向和纵向偏差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因其不存在误差累计,所以已比常规仪器测设的精度高。
4、如有误差超限的点,我们同样可以根据测量的条件,判断出误差的来源,对于放样点存在与市区的工程,误差多为“信号干扰误差”,对于接近水域的地区,则为“多路径误差”。
5、对于误差超限的点我们可以用静态GPS进行测量后,制作摸板,标出正确的点位,也可以用经纬仪和电子测距仪利用导线点进行测量,制作摸板,标出正确点位。
3.3本章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论述,我们掌握了利用RTK进行点放样和曲线放样的具体方法,可说RTK高效、省时、省力的特点在本次工程放样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也发现了RTK的不足之处,测量时由于有时基准站或移动站接受机接受卫星数目较少(少于5颗)时,会长时间不出现固定解,而只是处于浮动解的状态,这样就会延长我们的作业时间,而且精度也很难到达要求。为了提高精度最好根据选星计划选择卫星数日比较多,PDOP值比较小的时间段进行施测。对于达不到精度要求的点,也阐述了保障精度的方法。
第4章 利用RTK进行界址点测量
4.1 界址点及其精度要求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用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用制。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对于土地权利的种种约束表现为土地产权的约束。土地产权也像其他产权一样,必须有法律的认同并得到法律的保障。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址标。所谓土地权属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的边界线。有的界址线与明显地物重合,如以围墙、墙壁、道路、沟渠等。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界址点坐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具体规定见下表4.1。
表4.1 《地籍测量规范》中对界址点的规定
4.2 界址点测量工程实例
4.2.1 界址点的确定
1、界址点的确定:一般是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进行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说明了宗地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界址点的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地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
2、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各宗地的用地范围,并在蓝图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宗地的用地范围。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上若干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的公用情况。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功用界址点的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在未定界限附近则可选择若干固定的地物点或埋设参考标志。测定时按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测定这些点的坐标值,待权属界限确定后,可据此来补测确认后的界址点坐标。这些辅助点也要在草图上标注。
3、踏勘后的资料整理:这里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计算草图。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界址点编号只在本宗地进行。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和权属主姓名。详细情况见表4.2和表4.3。
表4.2 权属调查表
黑龙江工程学院 | ||||||
全民 | ||||||
黑龙江省教育厅 | ||||||
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999号 | ||||||
代理人 | ||||||
姓名 |
身份证号 |
电话号码 | ||||
国有土地使用权 | ||||||
地籍号 | ||||||
207.50-300.25 | ||||||
详件见宗地草图 | ||||||
实际用途 |
使用期限 | |||||
表4.3 界址点标示表
钢 钉 |
水泥柱 |
石灰柱 |
喷油漆 |
围 墙 |
墙 壁 |
栅 栏 |
内 |
中 |
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5/2 | |||||||||||||||||
2、 宗地图的测制
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核对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的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日常地籍工作中,一般逐宗实测绘制宗地图。下图为黑龙江工程学院内的中心花园宗地,宗地图样图见图4.1。
图4.1 宗地图
4.3 精度分析
对于界址点的测量结果我们采用同样方法,用全站仪对界址点进行检验测量,并将全站仪的测量结果近似的看作界址点的真值进行精度分析,详细数据见表4.5。
表4.5 两种仪器测量界址点的比较表
(cm) |
|||||||
207846.363 |
300505.373 |
207846.347 |
300505.355 |
||||
207842.372 |
300501.553 |
207842.365 |
300501.521 |
||||
207836.880 |
300501.252 |
207836.862 |
300501.263 |
||||
207750.027 |
300541.897 |
207750.053 |
300541.912 |
||||
207747.288 |
300545.157 |
207747.279 |
300545.186 |
||||
207747.258 |
300548.938 |
207747.274 |
300548.972 |
||||
207775.849 |
300610.061 |
207775.866 |
300610.034 |
||||
207778.881 |
300612.817 |
207778.862 |
300612.801 |
||||
207782.770 |
300613.074 |
207782.755 |
300613.093 |
||||
207869.716 |
300572.971 |
207869.723 |
300572.995 |
||||
207873.321 |
300568.883 |
207873.342 |
300568.862 |
||||
207873.415 |
300563.609 |
207873.432 |
300563.618 |
我们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RTK测量结果与全站仪测量结果互差均在厘米级,其中互差最大为3.8cm ,最小为1.9cm。
(2)、若以全站仪测定的点位坐标为准,RTK放样点点位误差均在±5 c m以内,RTK放样点点位相对于全站仪测定点位误差按公式m=± 计算,结果为2.8cm。
(3)、对于界址点的误差来源,我们可以根据界址点的测量环境进行分析,由于界址点多存在于居民地之中,这里道路紧密,地形复杂,所以界址点附近存在有RTK的干扰源(如高压线、变压器、无线电发射源、高大建筑物等)。
(4)、对于靠近RTK天线无法靠近的点(例如与墙角、墙壁以及与建筑物重合的界址点等)。此时,天线的对中误差就将成为RTK测量界址点的最主要误差,这时,应采取其他测量手段对界址点进行测量,如改用全站仪。
(5)、由于我们在进行地籍调查时,确定了界址点,并用钢尺对相邻界址点的边长进行测量,为了保障界址点的精度,我们将测量的相邻坐标进行边长反算,与钢尺的测量结果比较,对于误差超过5cm的边,界址点要重新测量,直到达到要求。
4.4 本章小结
RTK技术是GPS技术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最新技术,由十它有着精度高、速度快、不需要通视等优点,己经迅速进入测量中的众多领域。应用RTK进行地籍测量,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抛开对RTK测量的干扰因素,RTK测量的速度将比全站仪的方法要快许多。研究证明,对于大范围的地籍测量,GPS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廉价和可行,生产效率将成倍提高。与采取全站仪相比,采用RTK技术在地籍界址点测量中也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1、采点速度快,由于RTK无须通视不受光学通视的限制,减少做控制和换站的工作量,所以采点速度快。
2、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在保证基准站安全的前提下,每台流动站只需要一人。
但是,RTK对与紧靠墙壁或建筑物的界址点,移动站是无法完全立于界址点上的,这样就会存在对中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对于这样的界址点往往需要使用其他测量手段。
结论
应用RTK技术,使得工程放样和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融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和工程放样和地籍测量及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GPS RTK技术己经在测量和工程界产生了重大变革,带来了空前的高效率。随着RTK价格的降低,它将会被测量部门所普及,随着RTK的广泛使用,它将使GPS的应用领域获得极大地扩展,从根本上提高测量的质量和作业效率。但是,对于RTK的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李永胜.GPS-RTK简介及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05,1(5):16-19.
[5]李长春,李爱国.RTK在地籍测量中用于图根控制的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5(3):1-8.
[6]汪胜国.地籍测量中的RTK技术和其他技术[J].岩土工程技术,2004,4(10):1-5.
[7]李天和,关宗江,谢世洁. RTK概论[J].地矿测绘,2003,2(5):1-5.
[8]张瑜.RTK测量技术及应用[J].江苏省测绘学会2003学术年会专辑,2003,3(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