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永兴 胡惠根 张维官 程璇
摘要详述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鸟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糯玉米;京科糯200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0年经杂交选育而成的糯玉米良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合法的推广品种。苏州市于2004年引进,经3年的引种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微甜粘糯、爽口、好吃,深受消费者青睐。京科糯2000一般产鲜穗13.5~15.0 t/hm2,高产田块达18.0 t/hm2,在苏州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经济效益在7.5万~9.0万元/hm2,至今全市推广面积已达1 000 hm2,且面积在逐年扩大。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1特征特性
京科糯2000属中熟偏迟品种,高产、稳产、优质、耐肥抗倒、适应性好,高抗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小斑病、茎腐病,春播全生育期95~105 d,秋播全生育期85~90 d。植株高大、半紧凑型,株高210~220 cm,茎秆直径为2.8~3.3 cm,穗位高85~90 cm,主茎总叶片数春播为18~19叶,秋播17~18叶;双穗率为30%左右,果穗呈长锥形,鲜穗结实性好,不秃顶,籽粒白色,穗长22~24 cm,棒穗直径为4.8 cm,穗行数14行,每行粒数40~46粒,结实性好,单穗重350 g;籽粒硬粒型,糯质胚乳品质好,支链淀粉含量在95%左右,可溶性糖分含量为7%~9%,果穗白粒、皮薄,穗轴中细,花丝淡黄,成熟时为褐色。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基地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地力中等偏上、能灌能排、出入运输方便的农田作糯玉米种植基地。近几年来由于基地选择得当,及时解决了久旱不雨的伏旱秋旱,克服了2004—2005年的台风侵袭,确保了玉米高产丰收。冬初用中拖冬耕1次,玉米冬闲田耕深17~20 cm,以促进土壤冰冻风化;开春后用拖拉机平耙2次,再整平整细做畦,畦面宽3.3~4.0 m,畦沟深17 cm,并开好围田沟、地头沟、腰沟,确保沟沟相通、能灌能排[1]。
2.2播种
春播田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种,秋播田一般7月底至8月上旬前播种。播种方式以单行距及均匀株距为宜,行距66 cm,株距30~33 cm,每穴播种3~4粒,用种22.5~30.0 kg/hm2,春种田密度在4.5万株/hm2左右,秋播田密度4.5万~4.8万株/hm2为宜。
2.3田间管理
糯玉米出苗3~4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拔除弱苗、病苗,留双株健苗,5~6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幼苗[2]。松土除草既可以消灭田内杂草又可以增温保湿,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因此全田必须除草3~4次。玉米是高秆作物,壅土培根是抗御台风暴雨、防止倒伏的重要措施。玉米生长盛期至孕穗前,结合松土除草追施穗肥时进行2次壅土培根,以防止玉米遭大风大雨后倒伏。
冬耕时铺施腐熟猪羊灰18.75~22.50 t/hm2,随机耕翻入土中,开春后施三元复合肥450 kg/hm2,随整地做畦时施入。糯玉米一般追肥3~4次[3],共追施尿素1 050~1 350 kg/hm2,其中苗肥150~300 kg/hm2、长秆肥375~450 kg/hm2、穗肥450~525 kg/hm2、长粒肥75 kg/hm2。玉米一生需水量较大,特别是生长中后期需水量更大。近年来苏州常遭伏旱秋旱,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在有灌水条件的基础上,对春玉米必须抗旱沟灌2次,对秋玉米田必须抗旱沟灌3次,以确保玉米健壮生长发育[4]。
2.5病虫鸟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黑粉病、干腐病、茎腐病、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对斑病、锈病、茎腐病可用药剂浸种或拌种防治,对玉米条纹叶枯病、矮缩病必须在幼苗期认真防治飞虱、蚜虫。近几年来苏州市种植的糯玉米常遭蛴螬、蝼蛄、土蚕、蟋蟀、蚂蚁等地下害虫危害,出苗后常遭鸟雀危害,造成糯玉米缺苗断垄。为确保玉米田早苗、全苗、壮苗,一般可用药剂浸种或拌种及使用毒饵、毒草、毒菜等诱杀防治,防效显著[5]。糯玉米中后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粘虫、夜蛾幼虫。对玉米螟、粘虫、夜蛾幼虫,在苗期可用50%虫杀手与10%吡虫啉2 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玉米螟可在心叶期用辛硫磷或大力神颗粒剂防治,或用锐劲特、三唑磷、毒死蜱500~1 000倍液喷灌心叶防治。在玉米苗期必须及时用10%吡虫啉2 500倍液防治3~4次,以减少飞虱蚜虫传播病毒。后期必须在玉米扬花结束用10%吡虫啉或2.5%敌杀死2 500倍液扑杀蚜虫、飞虱。
3
参考文献
[1] 卢柏山,赵久然,史亚兴,等.糯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的选育[J].长江蔬菜,2004(2):44-45.
[2] 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等.玉米新品种京科糯2000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作物杂志,2005(6):50-51.
[3] 吴元钦.糯玉米“京科糯2000”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3):30-31.
[4] 胡惠根,史惠元,徐云男,等.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7(1):55.
[5]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等.优质糯玉米杂交种郑黑糯1号及其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94-9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