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河南济源
玉米是济源的第二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9万hm2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济源玉米产量已达较高水平,为4 950~5 550 kg/hm2。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加之耕地面积有限,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666.7 m2左右,如果产量仍然停留在这个水平,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满足市场需求,是一个艰巨而又突出的问题。玉米是供作饲料为主的粮、经、饲兼用作物,仅依靠提高单产来满足玉米的需求已远远不足。在面积不可能增加的前提下,只有靠改善玉米品质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济源市玉米的发展必须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为主,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转化增值,以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济源市玉米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济源市的玉米生产面积基本稳定,产量增加较多,1978—2009年玉米产量从4 320 kg/hm2增加到5 535 kg/hm2,2009年总产量达到10.542万t。近年来济源市养殖业发展很快,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饲喂优质蛋白玉米养猪比普通玉米饲料猪增重提高30%,养鸡则产蛋量提高15%以上。可以用相同数量的玉米生产更多的肉、禽、蛋。济源市养猪业、奶牛业的发展,对青贮玉米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据报道,100 kg青贮玉米秸,相当于20 kg精饲料。每667 m2玉米穗轴、茎叶加工粉碎后,可供7头猪1年的粗饲料。优质蛋白玉米的秸秆是最好的青贮饲料,其附加值比其他玉米高100元。但由于受品种、品质、密度、种植规模等影响,目前玉米产量在4 950~5 550 kg/hm2;济源市山区玉米面积占全市玉米面积的1/5,农业基础薄弱,部分地区望天收,抗灾害能力差,单产不高。因此,玉米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于市场需求、生产需要的专用蛋白玉米,既要提高单产,又要改善品质,克服产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实现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双丰收。
2玉米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玉米品种、品质不适合市场需求。目前优质、高产、早熟、综合抗性强的玉米品种较少,济源市种植的玉米品种大部分为马齿型品种,其含水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低,而济源市需要大量的含蛋白质较高的优质饲料型玉米。二是生产规模小,劳动效率低。济源市的玉米生产未能很好地进行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缺乏与之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良种和良法的推广不同步,缺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小而分散,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三是土壤板结,不利玉米生长。济源市田地大面积为铁茬播种,小麦收获时由于机械碾压,使土壤板结,玉米出苗率低;特别是麦垄套种的玉米田,更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四是种植密度偏低,未能按品种要求进行种植。济源市的玉米种植密度较低,部分农户认为稀植可以长大穗,无论紧凑型还是平展叶型品种,种植密度均较小,达不到要求。五是施肥技术不合理。施肥是收效快、效益高的增产措施,济源市部分地区玉米仅在拔节期一次性追施尿素。有的尽管使用玉米专用肥,但不了解其营养成分含量及玉米在生育期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量。因此,施肥量总体来说氮肥过量,其他肥料不足。且撒施现象严重,肥料利用率较低[1]。六是抗灾害能力差。济源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玉米生产方式落后,特别是山区部分地方是靠天收,抗灾害能力更差,这是制约济源市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对策
济源市的玉米生产为局部自给型生产,应发挥济源市的自然优势,重视玉米高产开发和生产优质配合饲料以发展畜牧业。因此,济源市玉米生产的发展思路为:立足济源市实际,因地制宜,以提高玉米产量、品质为重点,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为济源市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山区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业,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为提高玉米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1 合理选种
一是选择高产、抗病、耐密、高蛋白玉米杂交种。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耐密抗倒的紧凑型品种。这是因为紧凑型玉米表现为株型紧凑,适宜密植,透光性好,叶面积指数较高,生物学产量高等。同时要根据产量需求,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玉米杂交种[3]。二是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提高玉米品质。在优质玉米发展上,要以优质蛋白玉米为主,济源市玉米主要是以饲料玉米为主,因此要大力发展高蛋白的专用玉米;在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专用玉米品种发展上要以“稳”为主,实行小面积订单种植,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在种植优质专用玉米时要做好隔离工作。由于玉米为异花授粉作物,种植时必须进行高杆作物隔离、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等,避免串粉造成品质下降[4];良种要与良法相配套,必须根据品种特性进行栽培管理,以免影响品质。
3.2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疏松土壤,以利玉米生长。对于在小麦收获时车辆轧过地块,均要运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土壤疏松,为玉米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据轵城镇农户经验,在对轧过地块进行人工耕翻后,玉米产量较未耕翻的地块增加1 500 kg/hm2左右。二是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密植。目前玉米生产上光能利用率不足2%,而玉米最高光能利用率的理论值为4.6%。济源市玉米种植密度较低,如果进行高产攻关,必须增加种植密度,才能充分利用光能,达到高产的目的。三是改进施肥技术,提高养分利用率。据报道,合理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起28%~30%的作用。玉米形成一定经济产量,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相应的养分,产量越高,需肥越多。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需肥量增加而提高。玉米需肥规律表现为: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吸收氮、磷、钾分别为2.84、1.22、2.49 kg,其比值为1.00∶0.43∶0.87。随着密度增加和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相对提高,所需养分比值是一致的。根据济源市玉米的需肥规律和需肥特点,可以选用2种施肥方法:一种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简化高产施肥技术,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测定土壤各种养分含量,制订相应产量指标,将氮、磷、钾、微肥与有机肥进行科学配方,并用先进工艺制成高效缓释配方肥料供玉米施用,以满足玉米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播种时或于玉米苗期间苗后施入。另一种是采用分期施肥,即在玉米拔节期以前施入氮、磷、钾、锌肥。一般施尿素150 kg/hm2、磷铵150~225 kg/hm2、氯化钾105~120 kg/hm2、硫酸锌15 kg/hm2。大喇叭口期施入尿素225~300 kg/hm2。施玉米专用复合肥要根据肥料含量按照所需产量进行配比,如不能达到玉米的需肥量,要补充其他肥料以满足玉米生长所需养分。同时在进行施肥时,要变撒施为机械施肥,进行土壤覆盖,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4
参考文献
[1] 佟屏亚,罗振锋,矫树凯.中国玉米高产的技术经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2] 郑在卿.玉米高产的需肥规律及其栽培技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3):153-154.
[3] 梁显有.玉米高产栽培实用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11):9-10.
[4] 张洁.浅谈玉米品质的保证问题[J].甘肃农业,2010(5):93-94.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