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模式化栽培
会昌县在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应用各类栽培模式,如叶令栽培法、精确定量栽培法等,为会昌县水稻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农民对这些技术的掌握较模糊,往往不能按品种、茬口和土壤肥力情况灵活应用。根据多年的推广经验,结合各类模式的栽培特点,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八个三”模式,简称“8·3”模式,以方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经过会昌县近几年的推广,已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节本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三起三落”浸好种
良种选择好后,浸种催芽就是第一关。许多农户往往不能正确地浸好种,而导致种子出现哑谷、发粘发臭或影响到下一步的发芽。“三起三落”浸种法,就是以少种多露勤换水为原则,要求8~10 h浸1次种,8~10 h露1次种,经过3次起落后,早稻即可进行催芽,中晚稻甚至可以直接播种。当然个别品种可以采用“二起二落”法或“一起一落”法,浸种法要因种而异[1]。
2“三段三温”催好芽
早稻播种期间,温度较低,种子浸好后,必须在进行催芽后才能播种。按照“高温破胸、适温长芽、低温炼芽”的原则,催芽过程可分为破胸、长芽、炼芽3个阶段。这期间控制好温度是保证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一般破胸阶段的适宜温度为32~35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种”,温度过低导致发粘;长芽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8~30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芽”,温度过低导致根芽不齐;炼芽阶段以室温摊晾为好。遇上不良天气无法播种时,可适当延长炼芽时间。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上涨,加上许多农户在浸种催芽阶段失误较多,要对浸种催芽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增加用种成本。
3“三期三管”育好秧
早、中、晚稻育秧,因所处的季节不同,温度有高有低。早稻应注意盖膜防冻,中晚稻应注意防雨、防高温。就水肥和病虫防治来说,不同的育秧方式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管理:一是1叶1心前,在基肥足、畦面平的基础上,以畦面不积水为主,达到湿润不发白为佳。1叶1心时可以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分蘖。二是2叶1心以后,灌水上畦面或继续保持旱育,可以喷施秧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同时适量追施1次“断奶肥”。三是移栽前5~6 d,追施1次“送嫁肥”,促进茎蘖健壮。这个时期应重点打好1次超级“送嫁药”,防好螟虫和叶瘟,做到带肥带药移栽[2]。
4“三熟三龄”定好时
移栽时间应根据栽培季节、秧龄弹性等而定,从严控制秧龄,做到宁短勿长。就会昌县来说,移栽时间一般是早稻早熟组合28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中稻早熟组合30 d以内,中熟组合35 d以内,迟熟组合40 d以内;晚稻早熟组合25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抛秧时一般掌握在20~25 d以内及时抛栽[3]。应注意防止超龄出现早穗现象。
5“三蔸三苗”栽好禾
移栽的密度应根据杂交稻增产途径的实现来确定,以充分发挥杂交稻大穗的优势。一般来说,杂交早稻插33.0万~37.5万蔸/hm2,基本苗105万~150万株/hm2左右;杂交中稻插22.5万~27.0万蔸/hm2,基本苗75万~105万株/hm2,杂交晚稻插30万蔸/hm2左右,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合理密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减少病虫危害。根据以上的蔸、苗数,就能很好地确定每穴的栽插株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6“三素三量”施好肥
根据会昌县杂交稻栽培的经验,要夺取水稻高产,施好肥料是关键。就施用量来说,氮、磷、钾3要素的基本肥用量为:N 150~1180 kg/hm2、P 75~90 kg/hm2、K 90~105 kg/hm2,折合尿素为330~390 kg/hm2、钙镁磷肥为600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施肥的方法是:下足基面肥,早施分蘖肥,巧施孕穗肥,补施壮籽肥。推广使用测土配方肥,采用以地定产、以产定方、以方定肥、以肥定法,即四定施肥法。在会昌县产量为7 500 kg/hm2稻谷的田块,具体施用量为:在大田下足有机肥15 t/hm2的基础上,插秧前施磷肥600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作面肥。大田分蘖肥:栽后5~7 d,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栽后15 d左右,看苗施用壮蘖肥,用尿素37.5 kg/hm2。穗肥:栽后30 d左右,用尿素75 kg/hm2、氯化钾 37.5 kg/hm2,结合晒田覆水时施用。后期看苗补施一定量壮籽肥,最好是叶面喷施。还可以推广使用会昌县测土配方定点生产的配方肥,基肥施45%配方肥300 kg/hm2,分蘖肥施375 kg/hm2,穗肥施75 kg/hm2左右。
7“三水三露”管好水
在整个杂交稻大田生长期间,水分敏感时期以浅水为主,其他时间以露田为主,即分蘖前期、孕穗期、抽穗期应有浅水,分蘖末期、灌浆期、黄熟期以露田为主,做到“浅水返青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抽穗、干湿壮籽、收割前断水”,尤其要注意够苗晒田和后期断水的时间。当茎蘖数达到最高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晒至泥面开小裂为度,营养生长过旺的可以适当重晒田[4]。后期断水早稻不宜过迟,晚稻不宜过早。
8“三虫三病”防好灾
杂交水稻一般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叶片较披垂,给病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重点防治好“三虫三病”的危害,即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在病虫发生期间要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指标,做到治小、治早,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选择高效、低毒、友好、对路的农药品种。具体防治方法如下:①螟虫:在发生期内,适时用药防治。选用长效高效药剂10%氯虫苯甲酰胺450 mL/hm2对水喷雾。②卷叶螟:在刚卷叶尖时用药,选用2%阿维菌素1 500 mL/hm2对水喷雾效果好。③稻飞虱:当百蔸虫量达到1 000只时,开始用药防治,选用药剂25%稻虱净750 g/hm2对水喷施。④稻瘟病:在发病初期选用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对水喷雾。⑤纹枯病:当病株率达15%时,用井冈霉素1 500 mL/hm2对水喷施。⑥稻曲病:破口抽穗期,用爱苗450 mL/hm2对水喷雾1~2次,结合施用叶面肥,促进谷粒饱满。
9
参考文献
[1] 纪律娟.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8X):29.
[2] 梁雄.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1999(3):7.
[3] 蔡农.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顾问,2007(2):27-28.
[4] 朱海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87-188.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