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强筋小麦徐麦9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932 日期:2024-06-16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述优质小麦徐麦99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科学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统一机械化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为徐州99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徐麦99;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徐麦99是徐州市种子站以鲁麦14为母本、PH85-2为父本杂交,再将皖麦38作为父本进行复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徐麦9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通过在淮北地区连续4年的试验、示范种植,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1高产稳产
  一般田块产量7 500 kg/hm2,高产田块可达9 000 kg/hm2以上。2005—2007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7 807.35 kg/hm2,比对照淮麦18增产2.38%[1];2007—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7试点平均产量8 016.9 kg/hm2,比对照淮麦18增产5.66%,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徐麦99有望成为淮北地区大面积应用的优质强筋小麦的主推品种。2009年贾汪区小麦666.67 hm2(万亩)高产创建选用该品种,通过科学管理、专业化综合服务措施落实,高产创建片取得较高产量水平。经测产,666.67 hm2(万亩)片穗数669万穗/hm2,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1.6 g,单产8 640 kg/hm2;6.67 hm2(百亩)攻关田穗数669万穗/hm2,穗粒数36.6粒,千粒重39.6 g,单产9 123 kg/hm2,分别较全区平均单产5 340 kg/hm2增产3 300、3 783 kg/hm2,增收6 000元/hm2,充分显示了该品种高产、稳产的潜力。
  1.2广适多抗
  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偏匍匐,叶色深,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一般成穗600~630万穗/hm2。株高90 cm左右,穗下节间长30 cm左右,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结实性好,结实32~34粒/穗,千粒重43 g左右,熟相好[2]。抗病能力强,高抗梭条花叶病,白粉病、纹枯病轻,叶锈病零星发生,赤霉病中等发生。抗逆性强,抗旱耐渍,该品种不但抗西南干热风,而且表现耐渍性很强。
  1.3品质优良
  经江苏省种子站统一抽样,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该品种容重808 g/L,粗蛋白15.8%,湿面筋33.7%,稳定时间8.2 min。4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国标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产量、品质均优于徐州市目前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淮麦20等。
  2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贾汪区种植的中强筋小麦多为抗灾能力较强的半冬性品种,根据近年来气候特征,采取适当推迟播期,在10月10—15日播种,播量135~150 kg/hm2,基本苗255~270万株/hm2。采用少免耕机条播,行距25 cm,播深3~5 cm。
  为了杜绝缺苗断垄现象,确保一播全苗、壮苗。应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农田基本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块,在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种、补稀、疏密工作,要夺取小麦高产,田间管理是关键[3]。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疏密补稀1次,若冬前气温偏高,促使冬前分蘖大量发生,可结合中耕除草再次疏苗,使田间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冬前总茎蘖数控制在1 020万个/hm2左右,单株带蘖4.0个左右,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2科学肥料运筹
  按照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求,施肥上做到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配合使用。施足基肥,要求施优质土杂肥15.0~22.5 t/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齐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尿素75 kg/hm2,能增加叶片氮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叶面积指数,促进根系下扎,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苗期是形成壮苗分蘖的重要时期,同时苗期也是形成大穗的关键时期;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分蘖成穗率,主攻大穗多粒,减少小穗小花退化;补追粒肥,攻穗重。具体用量为:施纯N 225~255 kg/hm2、P2O5 105~ 120 kg/hm2、K2O 120~150 kg/hm2;中后期结合药肥混喷,加入兴欣叶面肥450~750 g/hm2,以提高粒重。拔节肥施用时间一般应于小麦基部第1节间定长、第2节间伸长时施用,分蘖高峰过去时,具体时间为3月上中旬,最迟不迟于3月15日,孕穗肥施用时间一般应于叶龄余数0.8~1.2时施用,具体施用时间为4月上旬。
  2.3搞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对病虫草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要求,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辅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严格控制和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用量[4]。
  2.3.1药剂拌种。用40%新农宝等毒死蜱类农药100 mL加2%戌唑醇75 mL拌麦种50 kg可以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明显推迟纹枯病、全蚀病发病期,减轻发生程度,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危害;40%新农宝等毒死蜱类农药100 mL加5%井冈霉素水剂1 kg对水6~8 kg拌种100 kg,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2.3.2毒土。耕地前用50%辛硫磷或40%毒死蜱3.75~4.50 kg/hm2拌细土300 kg/hm2均匀撒施。
  2.3.3毒饵。蝼蛄发生较重田块,用炒香饵料(豆饼、麦麸、碎玉米)22.5~30.0 kg/hm2,加50%辛硫磷或40%新农宝(毒死蜱)750 mL/hm2,加适量水拌匀后制成毒饵撒施。
  2.3.4杂草及病害防治。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采取封闭处理,用50%乙草胺2 100 mL/hm2防除苗期杂草;用75%巨星15 g/hm2对水6 750 kg/hm2 ,进行弥雾,防除春季麦田阔叶杂草。可用5%井冈霉素7 500 mL/hm2加水1 50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用15%粉锈灵防治田间白粉病;用15%粉锈灵加50%多菌宁可湿性粉剂600 g/hm2加活力素750 g/hm2加水750 g/hm2混合喷雾,综合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在小麦灌浆充实期,用强力增产素喷施,起到增加粒重的效果。
  2.4统一机械化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适时收获,防止穗芽现象的发生,以确保丰产丰收,收后及时晾晒、扬净,当籽粒水分下降到14%以下,即可进仓贮藏。
  3

参考文献


  [1] 毛振荣,王清.徐麦99高产栽培策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71-73.
  [2] 李敬,王培连,朱增培,等.徐麦99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8(11):43-44.
  [3] 毛振荣,王清.徐麦99亩产600 kg高产栽培策略扩配套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9,30(2):7-9.
  [4] 张甜,钱海艳.播期播量对徐麦99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4):62-63.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