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903 日期:2024-06-15 来源:论文网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榕江县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以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贵州榕江
  
  十一五期间,榕江县依托农业资源,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大县”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1]。把蔬菜、脐橙、锡利贡米、小香鸡、笋竹等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加以科学规划,着力重点培育,形成支柱产业,初步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并积极稳步推进,使该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2]。目前榕江县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增产增收难已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榕江县仍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和问题,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切实解决诸多制约因素,成为榕江县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蔬菜产业
  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6 886.67 hm2,产量9.7万t,总产值2.2亿元,其中以早熟为主的反季节蔬菜1 293.33 hm2,产量3.167万t,产值5 320万元,主要分布在古州、忠诚等沿河乡镇。在巩固、扩大、提升古州、忠诚等河谷区乡镇为主的各类蔬菜基地的同时,以北部乡镇为主的夏秋反季节蔬菜规模生产化也开始起步。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蔬菜种植业收入达729元,纯收入达397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3%,蔬菜产业收入比重在逐年提高。
  1.2果品产业
  榕江是贵州十大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74.7%,沿江低热河谷地区光热水土条件优越,自然生态完好,是优质脐橙的最适生态区之一。国家农业部将榕江确定为优质柑橘商品生产基地县,国家林业局授予榕江标准化优质脐橙生产示范县。“五榕”牌脐橙先后获得了“贵州省优质农产品”、“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银奖”、“贵州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金奖”等称号。
  2009年全县已建成以纽荷尔脐橙为主导拳头产品的优质果品产业基地4 200 hm2,总产量1.3万t,产值3 500万元。其中“五榕”牌脐橙基地2 800 hm2,66.67 hm2以上的规模基地8个,6.67 hm2以上规模基地60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6 000余户2.4万余人,解决8 000余名劳动力。2009年全县脐橙总产量8 000 t,总产值2 200万元。果品产业以榕江县优质脐橙开发总公司为龙头企业,进一步培育果品产业合作社(协会),推动果品产业化进程。
  1.3特色优质稻米产业
  榕江县“锡利”牌贡米已先后获得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贵州省优质农产品”、“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黔东南州农产品金奖”、“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为主的特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7 533.33 hm2,总产量5.3万t,总产值2亿元。其中锡利贡米种植面积1 533.33 hm2,总产量1万t,总产值5 200万元。收购和加工锡利贡米500 t,企业生产加工锡利贡米产值达210万元。产品供不应求,每年能为广州市场承接200 t产品订单。特色优质稻米产业以榕江县盛泰农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运作方式。
  1.4小香鸡产业
  榕江小香鸡是贵州省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以榕江山农发展有限公司为小香鸡产业龙头企业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小香鸡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小香鸡原种场,种群从原有的100多套发展到3 000多套。2009年出笼达20余万只,产值660万元,其中千只以上规模120余户,建立了车江断颈龙水库和忠诚镇果树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小香鸡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为小香鸡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品牌化经营及产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笋竹产业
  榕江县竹林栽培历史悠久,野生竹林分布广泛,竹种也十分丰富,竹林在全县19个乡镇均有分布,竹种以楠竹为主。2009年全县笋竹面积已达2 733.33 hm2,其中楠竹林2 400 hm2,杂竹333.33 hm2。人工营造的笋竹两用基地1666.67 hm2,占整个笋竹面积的61%。目前榕江县尚无笋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主要以经纪人收购鲜笋外销。2009年笋竹总产值达6 600万元,笋竹农户收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交通不便
  榕江属典型的农业山区,“地无三日平”的现实给交通建设带来了极大难度。当前,榕江县主要出口通道和境内乡村公路存在路险、坡陡、弯大等问题,道路崎岖狭窄,常滑坡塌方,且距省府贵阳367 km,距州府凯里173 km,距广西桂林市345 km,距湖南靖州170 km,行车艰难,事故多发,道路不畅,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导致产品成本较高。由于受这一交通“瓶颈”制约,没有快捷、通达、便畅的交通条件,且远离大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半径小,市场空间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化大生产。如榕江县蔬菜产业建设,从示范数百亩早菜到1998年开始规模化产业建设,当年种植逾400 hm2畅销周边市场,价格好,种菜收入高,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和种植早菜热情空前高涨。2000年早菜种植规模迅速发展突破666.67 hm2,由于早菜上市期集中,受交通条件限制不能远距离运输,县内及周边市场接近饱和,当年大量集中上市时销售价格猛跌,造成产品积压腐烂,经济损失大,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榕江县是贵州省少、边、穷地区,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远远跟不上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幅下降,已经成为制约着榕江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如榕江县2008年1—2月遭受历史罕见的雪凝灾害和2009—2010年发生秋冬连春的特大干旱,使全县种养殖业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2.3农民从业人口素质较低
  榕江县有16个乡镇处在“两山”贫困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交通、信息闭塞,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科学、法律常识,科技素质不高,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年农民长期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能力受限,仍然处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状态,规模化生产能力弱,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4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营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并通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从榕江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尚无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只有 5家,且企业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加上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对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就现有龙头企业加工生产情况来看,加工产品方式以粗加工为主,没有进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如脐橙果品加工只进行选果、洗果、分级、打蜡、包装等简单粗加工,蔬菜加工只进行分级、冷藏保鲜、包装等粗加工,则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低,影响了榕江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的提升。
  2.5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发育不健全
  一是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传播受阻,深加工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整体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链短,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要求和大范围带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量的农产品外销靠一批农民经纪人,这是榕江县农产品进入周边市场销售的主力军,在榕江县产业化建设初期、农产品规模较小的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的农民合作组织初级形式,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规范、有效、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全县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不到总农户的20%,即只有不到1/5的农户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其覆盖面太小。龙头企业与农户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不能获得龙头企业加工增值的好处,导致生产、加工、销售出现脱节。三是农业经营组织机制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诚信意识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益难以保障,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如盛泰农产品开发公司2009年与1 890户农户签订了1 890份锡利贡米收购订单,订购量达1万t,而农民按订单交售的数量只有5 000 t,履约率仅50%。
  2.6农业产业基地少
  龙头企业普遍缺少紧密型的生产基地,企业一旦扩大生产规模,原材料生产保证不了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生产基地比较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配套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跟不上,产品优势和特色不突出;少数龙头企业经营观念不正确,忽视“第一车间”的建设,一些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产品生产发展“坐失良机”,规模效益没有达到早应有的水平。
  2.7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
  毋庸置疑,种养殖业产品效益比较低,必须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搞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才能实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因此,产业培育和产业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农业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产业,必须注入必要的资金扶持农业产业,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榕江县是贫困县,地方财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对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和建设,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8土地集中流转难度大,成本增加
  目前,土地流转现象是自愿、分散、无序、小规模的租赁、倒包或返包等状况,农民大规模、大面积的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或农民以土地入股进行集中开发,建设优势主导产业示范基地的难度大,产业大户少,规模效应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非农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导致农业用地的持续减少,较高的土地成本和紧张的农业用地使榕江县农业产业经营的土地成本逐渐提高,致使同类农产品市场上价格优势较其他地区相比而逐年丧失。
  3发展对策
  3.1组建产业实施队伍,强化推进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榕江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即一个产业有一个规划、有一套人马和一套保障政策。对重点调整和近期规划实施的主导产业,要成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和乡镇为成员,明确责任,联席会议调度,合力实施产业建设[2]。
  3.2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产业基地投入
  农业是弱势产业,效益较低,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十分脆弱,要发展现代农业,创办产业示范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必须进行必要的保障性资金投入。在农业产
  (下转第392页)
  (上接第374页)
  业企业自身投入的基础上,整合榕江县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基地,配套排灌沟渠、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基地的早日建成投产。
  3.3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榕江农业产业发展亟需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和产品外销,以拉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带动农民增收,也必须要形成全县上下特别是四大班子的共识。为此,要进一步着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已分别引进丰源公司、山农公司开发蔬菜、小香鸡,培育盛泰公司、县脐橙公司、盛源公司等开发特色优质稻米、果品、山野系列农特产品等,每个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企业兴旺,产业繁荣,取得明显效果。
  3.4着力产业合作社建设,强化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
  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分散、规模小的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带来的是高风险,增加了进入市场的成本,“小生产与大市场”、“卖难”的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困难。榕江县一方面着力产业合作社(协会)的建设和农民经纪人培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宣传及报道[3-4],全方位提高榕江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为从终端拉动榕江县农产品的销售拓展更宽更广的空间。
  4

参考文献


  [1] 赵东龙.临沂市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设想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18-220.
  [2] 地方政府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J].综合经济导刊,2000(5):33-34.
  [3] 董洪清.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4):227-229.
  [4] 肖艳,苏维词.西南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措施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05-406,41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