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地面观测规范要求,提出在降雪天气观测与发报中需注意的事项,做好对降雪天气的观测及降雪加密报的编发,确保发报记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降雪天气;观测;发报
近几年来,我国冬季出现的寒潮和强降雪天气过程,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使物质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地面气象观测对降雪过程进行系统、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和灾情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做好降雪天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十分重要。为进一步做好冬春季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下发的气测函〔2009〕282号文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下发的气业函〔2009〕37号文件对降雪加密观测进行规定。根据中国气象局及自治区气象局文件精神,对降雪天气下自动站及人工站观测、发报的注意事项作一些归纳如下。
1降雪天气的观测
当出现降雪时,若是雪随降随化则按普通降水处理,否则就立即给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承水器加盖,如有自动大型蒸发也要同时加盖。取下人工观测降水量雨量筒漏斗和储水瓶,以便承接降雪。加盖时间应详加备注。由于加盖前有滞留在雨量计内的降雪,可能会使自动站出现小时降水量,此段时间内自动站的降水量按缺测处理,用人工观测降水(雪)量发报,并详细说明操作记录。
降雪后出现风速较小状况时,应注意观察人工站及自动站的风向、风速是否正常。如果人工站自记风风速出现较长时间划平线或自动站分钟风速较长时间为零,则说明风速不正常,可能是风杯内有积雪或传感器轴承被冻住。当人工站或自动站风向较长时间为一个方位时,要检测风向标是否被冻结,尤其是自动站的风向以角度来记录时,只要是一个角度较长时间不变,就可以判断风向标被冻结。如果风杯或风标冻结不厚则可摇动连接风杯的风竿或塔架,使风杯内积雪抖落。若不能立即恢复正常,则可将风竿放倒,将风杯或风标上的冻结清除。对观测发报过程出现的问题与记录备注[1]。
当降雪较大时,应注意地面3支温度表是否被雪埋住,在降雪停止后,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使温度表的水银柱或游标静止,再水平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只要表身被雪埋住,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覆盖,则把积雪拨开照常观测。自动站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仍正常观测,但要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当积雪深度≥6 cm时,将雪面温度传感器放在原来位置上,在此时测量雪面温度,并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起止日期。待积雪融化雪深小于6 cm后,继续将传感器放置在传感器架子上观测草温。
当出现雨夹雪天气时,应注意有无雨淞生成,若有雨淞生成,安装电线积冰架的台站应观测第1次积冰过程的最大直径和厚度,如果达到测定积雪最大重量的数值,还要进行最大重量的测量。没有安装电线积冰架的台站,可在开阔裸地上目测积冰厚度,以备发报用。当降雪较大时,要注意小型蒸发器不要被积雪装满。当积雪深度大于30 cm时,应将蒸发皿和雨量筒放置在备份架子上。
2降雪天气的发报
2.1天气报编发注意事项
(1)合并选码。当雨夹雪包括出现阵雨并有雨淞结成时,编报7WWW1W2时要考虑合并选码。合并选码时必须是2种现象同时出现才能选56、57、66、67等电码[2-3]。
(2)配合能见度。小雪、阵雪有效能见度≥1.0 km;中雪有效能见度在0.5~1.0 km之间;大雪、阵雪有效能见度<0.5 km。当雪雾同时存在时,观测员可以灵活处理,一般可用实际有效能见度确定雪强度。
(3)与云量相配合。连续性降雪的云量多为Ns,可降连续或间歇性的雪为As,Sc、Ci表示可降间歇性的雪且降雪量较少,降阵雪的云通常为Cb、Cu、Sc,且气层较不稳定[4]。云量的判定须经过细致的分析对比。
(4)925SS组的编发。只要8∶00观测到测站四周视野内有一半以上的地面被雪覆盖时,就要编报本组。雪的形状包括米雪、霰和冰粒。雪深以cm为单位,雪深小于0.5 cm时,SS报为0;雪深≥99 cm时,SS均报99。
(1)何时启动降雪加密观测。只要出现降雪,并且气簿记载积雪符号时,就应启动降雪加密观测,不必区分积雪的形成和存在时间。观测后,若降雪未停积雪已融化,应照常进行积雪加密观测,直到降雪停止后24 h内没有出现新的降雪,方可停止降雪加密观测。
(2)何时编发降雪加密报。开始启动降雪加密观测后的北京时间6:00、7:00、8:00、11:00、14:00、17:00、20:00都应编发降雪加密报,要在正点后10 min内发送。观测内容包括前日20:00至当时的累计降雪量和当时雪深,7:00、8:00观测前1 h累计降雪量和当时雪深,11:00、14:00、17:00、20:00观测前3 h累计降雪量和当时雪深。降雪停止后24 h之内对所有应发时次照常编发降雪加密报。如果降雪停止后仍有积雪,在降雪停止的第3天的7:00再次专报,如无新的降雪,则可停止再编发降雪加密报[5-6]。
2.3其他注意事项
雪深SSSS组,以cm为单位,保留1位小数点,高位不足补“0”。如0.1 cm记为0001;111.1 cm记为1111。降雪加密观测不可能涵盖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所以在日常气象监测中要本着宁发勿漏的原则。
3小结
在工作中观测员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能熟练掌握降雪天气的相关规定,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及时解决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进行检查,对观测记录和编发报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确保记录的合理性、准确性,使观测数据能及时有效地为群众服务。
4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 游艮德,曾满根.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注意事项[J].福建气象,2005(3):46,59.
[5] 胡玉峰.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6] 赵玉红,韦肖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地面测报工作的技术处理和观测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A02):89-9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