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现状及防御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704 日期:2024-06-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阐明了永城市干旱危害现状及形成规律,分析了干旱的成因,提出了防旱减灾的措施,以期为永城市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干旱;危害现状;规律;成因;防御措施;河南永城   
  干旱是指在无灌溉条件下长期无雨或少雨,空气干燥,土壤和大气供水不足,导致作物和牧草受害的现象。永城市地处豫东平原东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夏季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878.5 mm,地域面积2 000 km2,耕地10.8万hm2,总人口140万人。以小麦、大豆、玉米、棉花产量最为集中,其中,小麦产量丰年可达80万t。但是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天气气候条件,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危害重,暴雪、干旱、洪涝、低温冰冻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气候与自然灾害日益成为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1-4]。干旱是永城市最频繁、危害最重的气象灾害,因此研究干旱危害及规律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干旱对农业的危害现状
  近几年来,永城市旱灾频繁,旱灾影响的区域有从农村向城市蔓延的趋势;旱灾影响的领域有以影响到农业为主,扩展到影响林业、畜牧业、工矿企业、城市发展及城乡民众生活的趋势;干旱发生的频率和灾害损失有增加的趋势。以夏旱和初夏旱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重,其次是春旱和秋旱。2008年全市播种小麦9.93万hm2,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上旬没下一场透墒雨,小麦生长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干旱缺水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2干旱形成规律
  一是有明显的季节性。据历年干旱统计,夏旱占干旱总数的40%,初夏旱占干旱总数的24%,春旱占干旱总数的20%,秋旱占干旱总数的14%,而单纯的冬旱则很少见。二是水旱灾害的插花性受地形地貌制约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极端暴雨、干旱天气事件增多,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常发生洪涝灾害,干旱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据水旱灾害统计,在同一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在同一时段内,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使水旱灾害多呈插花性发生。三是干旱连季连年发生。干旱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干旱连年发生的几率要比洪涝连年发生的几率大得多,连旱年数一般也高于连涝年数。四是干旱的连片性。干旱成因决定了其分布特点是“旱一片”。旱灾往往成片出现波及全县大部分分镇。五是干旱的周期性。由于干旱的某些影响因素,如全球气候变暖、日月食的出现和厄尔尼诺现象及太阳黑子的变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干旱的发生也一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又因为干旱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干旱发生的周期性不是第一周期,而是复杂的混合周期。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3旱灾成因
  一是气候环境条件。旱灾主要发生在3—5月的春旱和6—8月的夏旱,若出现长时间的少雨和无雨天气,同时气温高蒸发量大,造成溪沟断流,井泉干涸,河道径流偏少,地下水埋藏加深,可利用的水资源短缺,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旱灾。二是生态环境恶化。开发煤炭资源对永城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该区环境恶化,这是导致旱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和煤炭生产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遇破坏,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天气的增加,导致旱灾频繁发生。
  4防旱减灾措施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主动抗旱工作方针,把抗旱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布局及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一是兴修水利,做好水土保持。加大水利建设投资,巩固和发展水利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搞好水土保持,提高防旱抗旱能力[5]。二是建立健全旱情监测、预报预警网络体系。气象局加强气象和水情、旱情应用系统建设,雨情、旱情监测预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施,增强防御旱灾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准确分析干旱影响的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及时提供可靠的雨情、旱情和实时天气预报信息,为防旱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形成以气象局为中心的旱情监测预测预报预警网络体系。三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向空中要水,因为空中水资源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大水库。利用人工增雨设备进行农业抗旱或水库蓄水。永城市气象局人工增雨炮站,每逢干旱时期,实施人工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特别是2008年、2009年人工降雨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参考文献


  [1] 王华.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湖南农业,2008(7):13.
  [2] 陈家金,林晶,陈惠,等.福建省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6(S1):265-269.
  [3] 庞大会.当阳市干旱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湖北气象,1996(2):45.
  [4] 李俊清,王志禄,吴刚.干旱对陇南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04(8):19-23.
  [5] 林扬海,罗桂林,张新龙,等.英德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及防御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06-107,10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