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9673 日期:2024-06-13 来源:论文网

  摘要介绍了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从农业防治、药剂治理等方面详细总结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信阳板栗疫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信阳板栗;疫病;发生特点;综合防治
  
  板栗是河南省信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栽培面积8.7万hm2,产量占全国板栗总产量的16.3%,主栽板栗品种为豫罗红(约占信阳市板栗总面积62%)、信阳大板栗(约占总面积11%),均成熟早、果品不耐贮、大小年严重、抗虫差。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加上对栗园管理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增多,栗树衰弱,在嫁接部位发生蛀干害虫,同时板栗疫病大面积发生。板栗疫病又称板栗干枯病、溃疡病,板栗疫病作为一种世界检疫性病害,没有一种见效快、防治彻底的好方法[1]。笔者经过5年以上的实地观察及和相关人员交流,发现在山地栽植的板栗以综合防治方法为好。从2005年至今,笔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防治板栗疫病效果良好,疫病基本得到了控制,板栗总产量逐年上升。现将信阳板栗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板栗种植者参考。
  1发生特点
  板栗疫病病原为板栗疫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科,内座壳属。该病菌为兼性寄生菌,以菌丝层、子囊壳及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均进行侵染,每年12月,子囊孢子陆续成熟,借人为、昆虫、鸟类、风或雨等媒介向外传播,入侵新的寄主伤口。翌年3月下旬至4月,气温达4~5 ℃以上时,病菌开始生长,寄主开始缓慢发病。当气温上升到20~30 ℃时,病斑扩展加快,病势加重。当气温下降到10 ℃以下时,病斑发展缓慢,最后停止,进入越冬期。
  苗木、结果树都可受到该病侵染,轻的导致栗林成活率下降、结果量降低,重的则使造林失败或整片栗林绝收。板栗疫病危害主干及树枝的树皮,引起烂皮或溃疡,造成枝条甚至全株枯死[2]。病菌只能由各种伤口(鸟兽及昆虫伤、机械伤、嫁接口、日灼、冻伤等)侵入。栗疫病菌为弱寄生菌,它的发生与影响树势的各种条件密切相关[3]。阴坡、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及经营管理强度高、栗树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则发病少,反之发病率就高。遭受冻害的树易受病菌感染。由于害虫为害造成伤口,而且降低树势,促使板栗疫病严重发生,成年树较幼树发病率高。幼树或枝条嫁接的接口周围易发生疫情,致使嫁接失败。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适地适树是防治板栗疫病的根本途径。先用优良抗病的品种对板栗林进行改造,苗木调运要严格执行检疫,对调入的枝条与植株用18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浸泡后再用,以免病害扩散蔓延。二是加强土肥水管理。入冬前进行1次松土,施入农家肥1.5~2.5 kg/株或菜油饼1.0~1.5 kg/株,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为翌年板栗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对树根培土,培成锥形,开春扒开,减少幼林发生冻害机会;同时喷1次2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保护树木越冬。早春松土1次,从干基向外由浅到深进行翻土,以不伤害板栗树的根为准。结合翻土施尿素或复合肥250~500 g/株,或菜油饼肥1.0~1.5 kg/株,或农家肥2.5~3.5 kg/株,促进根系生长和树木营养供给,增强树势。三是加强抚育管理。杜绝草荒,实行林粮间作[4],林下种植苜蓿,于6月中旬追1次速效氮肥250 g/株。禁止人畜入林毁坏,开春后除草2次。在树木进入休眠期全面清除枯死的植株和枝干,枯死的植株连根刨起,并在穴内施上生石灰消毒,剪除已枯死的和部分枝干上病斑较大的枝条及生长不良的弱枝。剪除的病、弱枝带出栗园,集中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来源。进行嫁接或大田改造时注意接口处的保护。
  2.2药剂防治
  刮除主干及大枝条上的病斑,剪除小病枝。病斑刮除要彻底,深度达木质部,刮下的树皮和剪下的枯死枝集中烧毁。伤口处用2%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碱水涂刷。为防止嫁接后疫情发生,应在嫁接口处及时涂药。用敌克松500倍液进行全面喷洒,每隔15 d喷1次,连喷3次。敌克松对板栗疫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早春板栗发芽前,喷1次2~3 °Bé石硫合剂;发芽后,再喷1次0.5 °Bé石硫合剂,以保护伤口不被侵染,减少发病几率。做好秋季树干涂白,主要是用石硫合剂。在板栗的整个生长期,一旦发现有害虫为害嫩梢、叶,立即用溴氰菊酯进行防治,保护叶、枝少受伤害。其他害虫的防治上,主要以蛀干害虫为主,采取冬春砸卵、树干涂白、夏季树干打孔、放入磷化铝片、用黄泥或者蓑料堵孔等措施[5-6]。
  3

参考文献


  [1] 华宝松,王炳华,冯气金,等.板栗疫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2004(3):31-32.
  [2] 方颖,刘玉平,李逸群.板栗疫病的防治[J].新农业,2008(11):36.
  [3] 杨霁虹,井忠建,周武.艾思油栗的选育与生物学特性[J].中国果树,2006(6):65-66,71.
  [4] 段金生.平原农业科技指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5] 樊涛,任永忠.果园害虫诱杀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5.
  [6] 刘桂湘.板栗疫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37.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