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英 赵子明 高鹏 冀旭
摘要针对五原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本因及彼此间的联系,并提出对策,以推进五原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对策;内蒙古五原
五原县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能丰富、日照充足、干燥多风、降雨量少的特点,年均降雨量169.0 mm,大多集中在夏秋2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开展于1977年,已由最初的简易三七高炮发展到现如今的双管三七高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适时提供了必要的防雹服务项目,同时也得到了较为可观的服务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其发展与变种因素有关,首先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是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当地的种植结构有关;第三是人影经费不能很好的到位,将直接影响到人影作业装备的维护、保养及作业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作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等问题。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须正视现状,把握机遇,寻找对策,面向未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五原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状
五原县有可耕地11.33万hm2、待开发土地6.67万hm2。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油料产量名列全国百强。五原县是著名的“葵花之乡”,葵花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年产15万t,占全国的1/10。但是从历史至今五原县一直是冰雹频发地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灾害发生。在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至2009年全县7个镇共设22个防雹作业点。
1.1业务管理上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03—2010)》中的规定,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人影管理体系,县级每个高炮作业点配备3名操作技术人员,建立1支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专业作业队伍。虽然县局规定1名人影管理人员,负责本局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各项管理工作,上报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年度工作计划、人影基本档案、资料、信息等基本工作,但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仍兼有其他主要工作,如科技服务或业务等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人影管理工作中。
1.2业务学习
按照自治区、市人影办的规定和要求,县局人影办必须组织对作业人员的定期与不定期业务学习。由于高炮管理人员都有各自的工作,所以,很难系统组织他们学习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人影内、外场工作人员虽属本局工作人员,但仍有其他主要工作,必须按照所分配的目标任务及时间完成,同样有学习任务。因此,所有作业人员都是以自学为主,每年春季3月或4月,由市人影办组织对全市作业人员进行人影知识、操作技能、作业与天气等业务的培训。2006年巴彦淖尔市人影办从利于工作出发,于4月2—7日在乌拉特前旗召开人影培训班,五原县有20余名防雹作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通过对全市作业人员进行的人影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为防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8年巴彦淖尔市人影办投资14万元完成了14个炮点的“二库一室一平台”标准化建设。2009年继续投资,使得全县22个人影高炮作业点全部标准化。
1.4安全保护措施
自2005年起,五原县气象局为全县63个高炮作业人员及人影管理工作人员每人办理了3份人身意外保险及1份第三者保险。
2阻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原因
(1)地方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能够起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作用缺乏认识,减灾意识淡薄,对气象部门执行此项工作不理解,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
(2)人影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3)县局人手少,每人都有2~3项兼职工作,且工作量大,作业人员不能全力投入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与研究工作中,接到人工防雹指令才匆忙应对。
(4)人工防雹装备的“硬件”或“软件”配套虽然较先进、完善,但人影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再培训,而且管理人员年龄老化,从而造成先进技术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五原县气象局目前运行的人影指挥系统作业平台,功能较多,但是人影管理人员或是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或是年轻人懂得操作但实践经验不足,综合应用能力差,不能充分发挥该系统平台的功能。
(5)人工防雹作业时间一般都在野外进行,从而使高炮作业人员时常缺岗。
3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发展与对策
(1)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真正引起社会各界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视,了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
(2)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是一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研究,不断学习人影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引进新设备[2-3]。
(3)应加大资金的积累,从而有效地更新人影装备,改善作业条件,保证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实效性,持续健康地推动县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朝着标准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4]。
4
参考文献
[1] 顾巧玲.原州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05.
[2] 赵健.山东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回顾与思考[J].山东气象,2008(4):50-54.
[3] 苏立娟,卢士庆,闫宾.内蒙古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推广培训[J].内蒙古气象,2008(1):F0003.
[4] 陈文新,熊孝锋.对人工局部影响天气问题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84-28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