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猪冬痢的发病症状、预防、治疗方法,以及用黄连须为主开发兽用药物对猪冬痢初步治疗的探索。
关键词猪冬痢;发生;诊治
猪冬痢为寒冷季节普遍发生的疾病,是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的统称。猪冬痢在我国连年发生,已持续数十年之久,而且其发病率高,数量多。冬痢的主要特征是剧烈水泻,持续5~7 d,每天可达10余次,食欲减退或废绝,迅速脱水、消瘦,甚至衰竭死亡,并且猪发病率因年度和地区而变化,多为50% ~90%。
1症状
患病哺乳仔猪常在吃奶后出现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粪便呈水样黄色或灰白色,带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恶臭;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稍微升高或者正常,猪体很快脱水,迅速消瘦,而且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大猪典型症状是呕吐,水样、黄色腹泻,采食停止1~2 d。猪发病后,会出现严重的腹泻,部分小猪将会死亡;大猪虽然不会死亡,但在发病期间(一般7 d左右),猪体重下降,对养殖户造成一定损失。
2预防
一是加强冬季管理,注意猪舍保暖,以及能量与饲料的供给,增强猪的抵抗力。特别是出生后1~2 d的仔猪,更应该注意猪舍保温,保持猪舍温度在32 ℃左右;出生后,让仔猪尽快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加强人工辅助喂乳[2]。二是搞好猪舍的消毒工作。在日常猪舍管理中,要及时清理猪舍粪便,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每隔15 d用石灰乳消毒1次(消毒完后应将石灰乳清理干净);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猪采食器具的清洁与消毒;加强病猪管理与及时隔离。三是采用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但是疫苗不能控制全部的仔猪腹泻,一旦发病还应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3]。由于该病发病机理比较特殊,使用单一疫苗根本不可能将猪冬痢完全预防。目前虽然在研制多价疫苗联合治疗该病,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发病机理,研究难度很大。
3治疗
对发病猪首先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猪的感染[4]。目前大多采用注射或者滴入安痛定、穿心莲、氯霉素、抗菌净等抗生素。现在临床上还是以应用抗生素药物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猪冬痢有自愈的特点,一般是7 d左右。采用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猪冬痢发病机理比较特殊,由多种病共同致病。近年来,有关中草药治疗猪冬痢的报道逐渐增加,其中有白头翁、红辣蓼、山楂等组成的方剂煎熬成汤喂食母猪,仔猪吸食母乳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紫苏、藿香、木香、肉桂、当归、黄连、白芍、辣蓼、石昌蒲、贯众、陈皮、茜草根、鸡屎滕、伏龙肝、生姜研为细末喂食效果亦佳;还有用猪苓、茯苓、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的药方研粉拌入饲料来治疗此病;特别是以黄连为药材的兽用药物产品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2009年11—12月,在北碚区龙凤镇进行了冬痢疾的试验示范。凤凰村廖某养殖户,有9头猪发病,体重大约30 kg左右,给予试验药物1.1 kg,用药时间在11月28日,止泻时间在11月30日,2 d左右治愈。
通过以上比较,使用黄连副产物黄连须开发的兽用药物对猪冬痢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
4小结
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毒、细菌等疾病进行治疗,而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含量也各不相同,在对多种致病病原菌引发的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在治疗猪冬痢这样具有复杂致病机理的疾病时,中药显示出其优越性。近年来,对中药发挥作用机理研究越来越深入,有试验表明,中药中各种药效成分在治疗疾病上起到了协同效应。因此,通过对黄连药物提取过程中的废弃物黄连须的开发利用,为猪冬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新的药物配比组方。
5
参考文献
[1] 张伯杰,刘宏,杨则田.猪冬痢的诊治体会[J].中国牧业通讯,2006(12):74.
[2] 易秋良.猪冬痢的防治方法[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8(1):53.
[3] 余广海.猪冬痢的防治关键[J].农业新技术,2005(1):35.
[4] 白永明;中药治疗猪冬痢症[J].中国兽医医药杂志,1993(3):2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