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鲁西北地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夏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鲁西北地区
1播前准备
1.1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良肥相配套,以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优质夏玉米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浚单20、郑单958等品种[1]。
1.2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播种前不能浸种,播前浸种易使种膜脱落,而失去包衣效果。播后剩余种子必须销毁或地下深埋,严禁再作他用[2]。
1.3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
2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其优点是利于苗全、苗匀、苗壮,利于机械化作业,整齐度高,病虫害轻,缺点是低温年份、生长期长的品种积温不足。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提倡小麦收获当天播种玉米。若播种时墒情不好,灌区可先播种后灌溉,尽可能避免先灌溉造墒,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间。一般播种时田间相对持水量在70%~75%。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1—15日。
播种量一般为37.5~52.5 kg/hm2,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一般紧凑型玉米种植7.20万~8.25万株/hm2,半紧凑型种植6.3万~7.5万株/hm2,披散型种植5.25万~6.00万株/hm2。早熟玉米种植7.50万~8.25万株/hm2,晚熟玉米种植5.25万~6.00万株/hm2 [3]。一般大田等行距为60 cm左右;大小行时,大行距为70~80 cm,小行距为30~40 cm,播种深度为3~5 cm。
3科学施肥
3.1需肥量
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37.5 t/hm2以上)的前提下,夏玉米以施用化肥为主,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高产田按每生产100 kg籽粒施纯N 2.5~3.0 kg、P2O5 1.5 kg、K2O 3 kg计算需肥量。以12 t/hm2的高产示范田为例,需施纯N 300~360 kg/hm2,折合尿素630~750 kg/hm2;P2O5 180 kg/hm2,折合标准过磷酸钙1 125 kg/hm2;K2O 360 kg/hm2,折合硫酸钾720 kg/hm2。施硫酸锌15.0~22.5 kg/hm2、硼砂7.5 kg/hm2。
3.2需肥时期
在肥料运筹上,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在玉米拔节前用完(可作为基肥、种肥、苗肥施用,尽量早施);氮肥分期施用,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
3.2.1苗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氮肥总量的30%左右,同其他肥料一起,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距苗15~20 cm,深施15 cm左右),以促根壮苗。
3.2.2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玉米配方肥(N∶P∶K=30∶5∶10)450 kg/hm2,以促穗大粒多。
3.2.3花粒肥。在籽粒灌浆期追施总氮量的15%~20%,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4.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全苗、壮苗,为玉米高产打好基础,苗期管理要适时间苗、定苗。
4.2孕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秆、大穗、粒多,玉米在生长前期气温较低,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较少,应重施攻穗肥。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分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降雨过多,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4.3花粒期与灌浆期管理
花粒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玉米需肥需水量最大。花粒期的主要目标是攻粒,田间管理中要加强肥水管理,此期为玉米水分临界期,要及时排灌,保持适宜的水分,在土壤瘠薄、底肥不足或追肥不足时应补施粒肥,同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此期主攻目标是保持群体较高的光合能力,并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送到籽粒中。一般此时不需施肥,但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5%~80%,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注意排涝。同时注意去除下部老叶。
4.4人工去雄,辅助授粉
4.4.1去雄。同一块地当雄穗抽出1/4时,开始去雄,待大部分雄穗已经抽出时,再去2~3次,在晴天上午进行,一般同一块地去除1/3~1/2。
4.4.2授粉。在雄穗开花盛期,大部分雌穗花丝抽出,雌穗花丝长3~5 cm。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天,于9∶00—11∶00当天露水干后进行授粉;阴雨连绵天气,不分上午或下午,利用雨后仍能很快开花的特性,抓紧授粉,但要用干毛巾将花丝的雨水拭干再授粉,隔1~2 d授粉1次,连续进行3~4次。
5病虫害防治
灌浆后期顺行浅锄1次。夏玉米花粒期常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等危害。用2.5%敌杀死1 000倍液喷洒雄穗可防治玉米螟,在叶面喷洒50%辛硫磷1 500倍液可防治黏虫、棉铃虫,玉米后期主要受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4]。
6适时收获
玉米适当晚收是增产的有效措施,高产田于10月上旬收获,一般田于9月底收获。收获后果穗及时晾晒。
7
参考文献
[1] 司书丽,刘晓萍,谢虹,等.玉米杂交组合及其亲本的株型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9,24(12):57-61.
[2]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玉米品种多因素综合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4-16.
[3] 王少杰,李琳,王峰.中科11号玉米种植密度试验[J].种业导刊,2009(8):24.
[4] 董广同,苏晨光.夏玉米制种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5):19-20.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