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景东县黑山羊的养殖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广大黑山羊养殖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山羊;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云南景东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的养羊重点县之一,黑山羊养殖是该县山区部分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黑山羊市场良好(产地价22元/kg),景东县黑山羊养殖却一直达不到理想的养殖收入。究其原因,有认为是黑山羊养殖破坏生态导致自然环境变差造成的;有认为是产业结构调整、生物侵袭、草场退化造成的。笔者认为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影响景东县黑山羊出栏和养殖收入的主要是:长期以来黑山羊养殖人员思想意识不足、单一的纯自然放牧养殖方式、低技术养殖与管理等原因[1]。故此,全面掌握景东县黑山羊养殖现状,找准养殖存在的问题,探索黑山羊养殖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景东黑山羊养殖现状
景东黑山羊属云岭山羊品种,是云岭山羊品种的一个支系,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畜种;体形近似长方形,公母羊均有须有角,背腰平直,胸宽深,肋稍拱,腹大,尻宽稍斜,毛粗短上举,四肢结实,蹄坚而黑、善于攀爬。毛色以黑色为主,占60%~80%,黑黄花、黄白花、黄色等杂色占20%~40%。周岁公羊体重21.1~22.7 kg、母羊体重17.1~20.5 kg,成年公羊体重31.7~35.2 kg、体高59.2~63.0 cm、体长59.4~69.9 cm、胸围70.3~76.4 cm、管围8.7~9.0 cm,成年母羊体重27.9~38.2 kg、体高56.4~66.1 cm、体长57.5~67.0 cm、胸围71.8~79.9 cm、管围7.2~8.8 cm,成年羯羊体重34.1~56.0 kg(最重可达75 kg)、体高55.3~67.9 cm、体长61.8~74.6 cm、胸围70.9~75.2 cm、管围8.5~10.1 cm。公羊5~6月龄性成熟,8~9月龄始配,母羊7~8月龄发情,10~12月龄初配,公羊可利用3~4岁,母羊11~12岁,属长日照季节性发情动物,多在5月、6月、8月、9月发情,发情持续期1~2 d,性周期17~20 d;妊娠期5个月,1年1胎、年产2胎占10%,1胎1~2羔,双羔率30%,极少产3~4羔,繁殖力中等,总体繁殖率尚未超过100%,繁殖成活率95%。具有早期育肥的特点、肉质细嫩、味美、平均屠宰率42.9%、羯羊可达47.4%。
景东黑山羊养殖多年来一直采用“白天依赖自然自由放牧采食,夜晚归牧于羊舍休息反刍”的单一全自然放牧方式;2009年末,景东县共有地方传统楼式漏缝羊舍5 hm2。景东黑山羊养殖规模有几只、几十只至上百只几种不同规模,以10~30只规模居多,占80%,30~50只占8%,50~200只占2%,10只以下占10%。2009年末全县共有黑山羊养殖农户5 000多户,呈零星散落状分布于全县166个自然村,以哀牢山、无量山周边村落农户养殖居多。2009年末,景东县黑山羊存栏11.10万只,出栏6.02万只,出栏率55.9%。与1994年存栏11.11万只、出栏2.86万只、出栏率25.7%相比,15年来景东县山羊养殖存栏保持稳定,出栏增加3.34万只,出栏率增长30.2个百分点,增长缓慢。按10~30只养殖规模计算,户均年可实现毛收入6 708元,日毛收入18.4元,仅能解决1个人的温饱。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多数黑山羊养殖人员只有小学文化,不懂养羊科学技术和羊群经营管理,不会用养羊新技术养殖羊只,不会用市场观念、经济原理经营管理羊群。养殖观念落后,“依山放羊、靠天养羊”。二是近亲繁殖,品种退化[2]。由于种羊不按品种要求进行科学选择,不注重选择优良遗传性状,长期采用自繁自养、自然交配的繁殖方式,造成近亲繁殖,羊种退化;据景东县1992年普查统计,成年公羊体重28 kg、体高59 cm、体长59 cm,胸围72 cm、管围8.4 cm;成年母羊体重27.5 kg、体高53 cm、体长52.6 cm、胸围66.2 cm、管围8 cm,分别比《云南省家畜禽品种志》所列公羊低16.3%、3.4%、9.0%、2.0%、5.0%,母羊低16.7%、13.5%、15.5%、12.7%、2.5%。近年景东县山羊没有科学系统的测定数据,对景东县广大养殖户走访调查发现,各农户养殖的黑山羊与20世纪80年代初养殖的黑山羊相比,个体仍然较小、成年体重相差3~6 kg。三是羊舍简陋,养殖方式单一。景东县养殖黑山羊的羊舍简陋,只具备避雨、过夜、漏粪简单功能,而在此羊舍下长期单一的自然放牧养殖,破坏生态,加剧“林羊矛盾”。四是草场严重退化、羊群营养不良、冬瘦春死。由于生物侵袭(紫茎泽兰)、产业结构调整(核桃、茶叶、紫胶、退耕林地、松脂生产等)、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场严重退化,黑山羊可食的饲草料品种减少、数量下降。仅依靠自然放牧养殖,饲草料单一,蛋白质供给水平不足,羊群整体营养不良;且与饲草生长季节密切相关,营养不均匀、不平衡,“夏壮、秋肥、冬瘦、春死”,死亡率高达5%。
一是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养殖人员的观念、意识、养殖技术决定黑山羊养殖方式与养殖水平,人是黑山羊养殖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通过职业学校、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发放图书资料、建产业项目等方式,转变养殖人员思想观念,用市场观念、经济理念经营管理羊群,增加养羊科学技术,学会用养羊新技术养羊,全面提高养殖人员素质。二是公羊异地调配使用。在县内乡(镇)之间各黑山羊养殖户中调配合格的种公羊使用,可避免近亲繁殖、羊种退化,提高羊群品质[3]。三是科学选种。选择体型匀称、大小适中、被毛乌黑、发育良好、品种特征明显的羊只作为种羊;多选择双羔母羊生产的羔养培育种羊,可多产双羔,理论上母羊生产1个单位重羊肉,双羔母羊比单羔母羊节约35%的饲料,其羊群繁殖率可提高30%~50%。四是羊舍改造。在景东县现有的地方传统楼式漏缝羊舍基础上,设计安装料水槽、防寒保暖设施,分出空怀配种舍、孕羊舍、哺乳舍、羔羊培育舍、后备羊舍、育肥羊舍,在羊舍周围扩建运动场(4 m2/只),具备采光、运动、分群舍饲等多种功能。使羊只能在羊舍里吃好、住好。五是转变养殖方式[4]。转变“羊的饲料是草、不需饲喂精料或配合料,养羊要多放牧、少放牧就死羊”的错误养殖观念。提高认识,相信科学,改单一自然放牧为分群舍饲加合群放牧的科学养殖方式养殖黑山羊。分群舍饲是:在羊场里分出羔羊群、后备羊群、哺乳羊群、怀孕羊群、空怀羊群、育肥羊群等不同羊群饲养,根据不同羊群饲喂不同配方、不同数量精料,冬、春加喂青绿多汁饲料,夏、秋可不喂或少喂青绿饲料,加强运动、采光。合群放牧是:各群羊只合并进行短时放牧(日放牧2~4 h)、放牧次数(1 d放1次或7 d放4次)。六是合理组群,适时出栏[5]。要“以草定羊”选择合理的羊群规模养殖,不贪多求大,粗养乱放;保持羊群合理的种群(公羊占3%、后备公羊占5%、后备母羊24%、繁殖母羊占68%)和母羊年龄结构(1岁占18%、2岁18%、3~4岁50%、5~6岁14%);把不作种用的羊只和淘汰的种羊(公羊去势)组成育肥羊群育肥,在年末新羔羊出生前(11—12月)全部出栏。七是加强草山管理,实施人工种草。分区放牧,清理草场、草山的杂草(重点清除紫茎泽兰)、有毒植物,并注重羊只喜食植物的保护;充分利用经济林下空地、冬农闲田、荒山荒坡等种植适宜的牧草,如黑麦草、乐食、牧豆等,也可种植培养一些黑山羊喜食的当地牧草,如箭竹、巴蕉、羊粑粑叶、细齿树等。八是加强羊只日常管理。注重种羊配种季节营养(母羊不肥不瘦,公羊补充蛋白质、维生素),抓发情配种,羔羊管护,防止角斗,羊场定期消毒(30 d消毒1次,用生石灰或力克等)保持卫生,羊只用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进行定期驱虫(羔羊30日龄、种羊1年2次、育肥羊强度育肥前15 d),药浴(用双胛咪乳油按比例对水),疫苗防疫(注射W苗、巴氏杆菌苗)、药物预防,严格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羔羊痢疾等疾病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于振洋.科学养羊入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谢文章.陇东黑山羊优势分析、存在问题及建议[J].甘肃畜牧兽医,2010(1):46-48.
[3] 段银河,陈小平.浅析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9(6):32-33.
[4] 毛文星,苏效良,张兴文.黑山羊产业化开发的对策与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8,28(6): 53-57.
[5] 李军.海南黑山羊产业发展优势浅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8,28(3):68-69.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