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雷灾事故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雷电防范措施,以期提高农村防雷意识,科学防范雷灾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的人民财产损失都呈上升趋势。据全国雷电灾害事件调查,农村雷电灾害占3/4,农村人员伤亡占95%以上,农村防雷工作刻不容缓[1]。
邳州市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4种类型。该市介于黄淮之间,属于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2 m/s,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18.6 h,年平均降水量867.8 mm。优越的地形和丰富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但邳州市气候年际变化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给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邳州市的夏季(6—8月),天气炎热湿润,降雨集中,多雷雨,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9 d,暴雨又常常引发洪涝发生,每年雷雨灾害给农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严重。现通过对徐桥镇雷击事件的调查分析,探讨农村防雷的安全措施。
1雷灾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2009年8月29日下午,安徽省徐桥镇桥东村黑松林屋场的7位农民在稻田里喷洒农药,大概17∶00,天气骤变,黑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同时伴着大风和雷电,正在田间劳动的几位农民来不及回家,急忙来到田间唯一一间小木屋躲避风雨。小木屋临池塘边搭建,地势低洼,周围空旷,在这种强对流天气下,形成一雷击通道,直击木屋,并且击中屋内避雨的7人,造成6死1伤。
经现场勘查,此小木屋是一农民为看鱼塘搭建的。木屋靠近池塘边,地势低洼潮湿,周围空旷,没有其他建筑物;鱼塘四周平坦,木屋相对较突出,木屋面积较小(约3.5 m2),高约2 m。在事故发生前已经降雨,木屋水汽充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雷击通道,击中木屋,传导至木屋内击中7人。由此可见,雷雨天气来临时,在尖耸、孤立的低矮无防雷设施建筑物里避雨是导致事故的原因[2]。
2农村雷电防范措施
随着邳州市的发展,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城市防雷工作有了明显增强,而农村防雷工作仍面临着严峻考验。徐桥镇雷击事件发生后,引起全国各级部门的重视,邳州市政府也据此加强农村防雷措施,特别是在野外劳作的农民,加强学习野外防雷知识,必要时自救和他救,减少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灾害性天气预警是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准确无误的灾害预警是减少灾害损失的保障,是各级政府部门对灾害实施应急处置、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依赖[3]。为进一步扩大气象部门灾害预警范围,完善预警应急体系,增强政府和民众以及偏远山区对灾害预警的重视,在电视台、电台天气预警、短信12121、网络平台基础上,邳州市政府又下发文件,要求26个乡镇、防灾指挥部和各中小学配备气象灾害预警电子屏,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2008年7月11日,市政府决定在全市486个行政村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由村支书兼任信息员,使灾害性预警深入民心。
2.2加大防雷科学宣传
大多数农民至今还在用迷信思想来解释雷电现象的发生,而不懂得用科学知识解释雷电,更不会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御。在农村还有很多尚需完善的方面,比如交通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针对农村防雷减灾的政策还不够重视,缺乏防雷宣传教育[4],大多数农民连最基本的防雷避灾知识都不懂,一旦遇到雷电就不知所措。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灾害造成伤亡的绝大部分是农民,且大都是在野外劳作或在基本无任何防雷措施的棚屋大树下避雨遭到雷击的。
2.3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接到雷电天气预警,需外出人员应及时取消外出计划,尽量呆在室内和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因工作需要在野外的人员或在空旷田间劳作的农民,外出时应及时了解天气预警和当天天气预报,在雷雨到来之前应撤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如遇雷雨大风,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冒雨狂奔。
2.4户外人员注意及时防御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农民在田间活动的频率增高,在雷电交加时,如果感到头发有刺痛感或头发竖起,这就是雷电将至的征兆,正在农田干活或空旷地方来不及回家的农民应立即蹲下,穿上雨衣避免淋湿衣服,不要去撑带金属杆的雨伞,要马上丢弃干活用的金属工具,还要摘下身上的一切金属物。
3
参考文献
[1] 于东海,翟玉泰,杜建德.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东气象,2007(B12):133-134.
[2] 戎正钢,百雪波,李金槐.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沧科技,2006(3):32-33.
[3] 李彩莲,苏长年,杨东宏,等.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J].气象软科学,2008(2):32-34.
[4] 郑家武.浅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