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8535 日期:2024-06-02 来源:论文网

  摘要针对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情况;病原;流行病学;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肠道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属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1]。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尤以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最高,35日龄以上的仔猪在无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死亡率明显下降,只有10%左右。其临床主要特征是严重水样腹泻、极度脱水和剧烈呕吐。该病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和发育,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2008年12月5日,景东县大街乡塘坊村者力和大河边2个村民小组85户农户的猪发生大面积腹泻,并且出现死亡。2个村民小组的85户农户,生猪存栏为765头,其中仔猪存栏432头,架子猪213头,母猪存栏20头。发病猪数为仔猪386头,架子猪63头,母猪10头。发病猪当中,仔猪主要是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品种,发病数为278头,其余108头为土杂品种。63头架子猪23头为三元杂,40头为土杂猪。仔猪死亡数297头,死亡率76.9%,架子猪死亡7头,死亡率达11.1%。根据腹泻的流行病学、发病季节、临床特征的种种表现,确诊为猪的传染性胃肠炎。隔离未感染的健康猪,通过采取应急措施,最终病情得到控制。感染病毒的猪群通过抗病毒、清热和补糖补水等1周的对症治疗,效果甚微,未死的仔猪大多数变为僵猪,给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为单股RNA病毒,有囊膜,表态多样,多呈圆形,表面有1层棒状纤突。该病毒不产生包涵体,另在细胞膜中增殖,存在于室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黏膜及内容物中。鼻腔、器官、肺的黏膜及扁桃体、颌下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且随粪便排出。此病毒虽只有1个血清型,但因发生变异使其与其他冠状病毒之间存在抗原相关性。病毒对牛、猪、豚及人的红细胞无凝集及吸附作用,对乙醚、氯仿及去氧胆酸钠敏感;对0.5%胰酶抵抗7 h,病毒不耐热,56 ℃保持45 min、65 ℃保持10 min即死亡;对冷冻具有较强抵抗力。
  3流行病学
  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深秋、冬季、早春寒冷季节流行率较高。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成年猪和母猪症状轻微,可自然康复。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100%。10~42日龄小猪易感染,而且隐性感染率很高。病猪和康复后的带毒猪,均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从粪便、呕吐物以及呼出的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圈舍、用具垫料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猪。该病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生,传播迅速,在1周内可传播到各年龄段的猪群[3]。在老疫区则呈地方性间歇发生,发病猪不多,但由于经常产仔和不断补充的易感猪发病,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存在。
  4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一般为8~15 h,有的长达2~3 d。感染通过空气和接触迅速传播。仔猪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腹泻,有时呈喷射状,粪便初为灰白色,后变为黄色或绿色,常含有未消化或混有血液的乳凝块。病猪迅速脱水、极度消瘦、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被毛逆立、粗乱无光。吃奶减少或停止、颤栗、口渴、消瘦、脱水严重,循环衰竭,常于发病后2~5 d内死亡。1周龄以上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达50%~100%,随着日龄增加,死亡率降低。病愈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成为僵猪。成年猪开始也是腹泻,粪便呈稀糊状,色泽呈绿色或灰褐色,食欲减退或废绝,很少出现呕吐。一般只要失水不太严重,排稀3~4 d,把有病部分已被破损的小肠黏膜排出,新生的小肠黏膜逐渐覆盖在肠管内,如无继发感染,病情就可以得到缓解,食欲也开始恢复。哺乳母猪汁乳减少或停止,康复猪的呼吸道带毒时间达4个月以上。
  5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胃肠。致病因子冠状病毒感染并损伤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严重的肠绒毛萎缩,吸收障碍和脱水。死于本病的仔猪严重脱水,皮肤被水样粪便污染,胃内充满乳凝块,胃底黏膜冲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乳凝块;小肠肠系膜淋巴管缺乏乳糜。小肠充血,肠腔充气,肠壁变薄。将空肠剪开,用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掉,在玻璃平皿内铺开,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空肠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6诊断与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此病应与以下病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病毒(PED),各种年龄猪均易感。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是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无呕吐,排灰白色、浆糊样稠粪,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小肠呈卡他性炎症。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炎症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往往一窝一窝地发生。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肠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7防治措施
  有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免疫,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多数是属于乳汁免疫的研究。目前研究与应用的多是弱毒疫苗,而弱毒免疫与强毒免疫不同之处是乳汁中的抗体以IgG为主,而分泌型IgA少,这影响了弱毒免疫的效果。关于妊娠母猪的接种有关途径,目前是肌肉、鼻内并用的接种方法。1965年报道,在出现TGEV症状前,刚出现TGE症状或者已有TGE症状时,给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往往不能产生对猪瘟的有效免疫力。防治上,预防病猪传入,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一定要加强防疫,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封锁猪舍,严防疫情蔓延。对临产20~40 d前的妊娠母猪进行人工感染,将病死的仔猪胃、肠黏膜刮下捣碎给猪灌服,可使其分娩的仔猪获得免疫[4]。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饲养标准和方法,保证各个时期猪只的营养需要[5]。避免或减少猪群的各种应激反应,可按1 kg饲料加入2 g华西电解多维让猪自由采食。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可对症治疗,以减轻脱水或者防治继发感染。患猪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有一定作用。有人建议用康复的猪血清(每次口服10 mL)有显著效果。加强环境与圈舍的消毒卫生工作,及时消毒粪便,保持食槽和厩舍清洁。消毒药可根据不同猪场选用过氧乙酸、季铵盐、氯制剂、络合碘等,需按说明书配成相应的浓度交替使用[6]。发病后,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呕吐的猪肌肉注射维生素B 2~5 mL/头,维生素B6 2~4mL/头,2次/d,连用3 d。灌服稀米粥,喂时可加入木炭末10~20 g,酵母片10~20片,土霉素2万IU/kg体重,连服2~3 d。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和营养成分,对已无食欲的病猪,及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及酸中毒,每次100~200 mL,3~5次/d,直到痊愈。
  
  8

参考文献


  [1] 何孔旺,林继煌,还红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株STC3细胞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1,8(31):8-9.
  [2] 刘登存,赵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0):69-70.
  [3] 陈会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7):24-28.
  [4] 牛艺儒,宁官保,杜娟,等.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及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3):12-13.
  [5] 何洪章,苏杨平.常见猪病的诊断[J].中国牧业通讯,2003(1):4-6.
  [6] 陈溥言.猪传染性胃肠炎[M]∥兽医传染病学.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