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7316 日期:2024-05-20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本文从合作小组的组建、合作意识的强化、师生角色的定位、科学积极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情境 案例分析 应对策略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并且指出,合作学习要“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给合作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小组讨论式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典型的实施方式,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地予以应用。这种“小组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弊端?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式学习”有没有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呢?
  下面我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1.教学情境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常规操作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上课时,设计几个可供讨论的问题让小组讨论、交流。课堂上,常常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一声令下,前后附近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教室里讨论声顿时雀起,待几分钟后,再听老师一声令止,讨论戛然而止。几个问题讨论下来,一堂课不可谓不热闹,但所谓热闹过后,学生真正从讨论中学到了什么,这恐怕就难以言之凿凿了。
  2.应对策略——组建真正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是主角而不是配角,所以,不能把传统教学中与小组讨论的简单组合理解为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依据每堂课的教学实际,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保证了每一组的组员都在同一水平上。因为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在这样的小组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
  二、明确“一支独秀不是春”,强化组员合作意识
  1.教学情境
  语文课上,只要稍加关注,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出来后,几个组员围在一起,其中一两个成绩好的学生侃侃而谈,发表自己的观点,唱着“独角戏”,其他组员则处于聆听状态,甚至“干起了自己的私活”,开起了小差。等到交流讨论时,举手参与的往往也是那些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其他人则仍然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课堂成了少数优等生的“一言堂”。
  2.应对策略——强化小组合作的意识
  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与技能,这是学生能够高质量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有效的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事,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务必达到“人人参与,有效合作”的目的,真正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曾经采用过“计分制”,对于那些基础弱的学生,采用奖励制加分,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让他们找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信。这样,人人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自然好。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杜绝“剪不断,理还乱”,防止小组合作讨论无序化
  1.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会令人吃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些小组的组员干脆面面相觑,没有头绪,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应对策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方式,它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样一来,教师的上课不是简单化,而是更复杂化。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吃透教材外,在备课中更要有前瞻性,要预见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为避免小组讨论时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南通的“活动单导学”效果卓著,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教师都要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并且把预习的任务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规定明确,这样就为学生的预习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了预习的形式化。课前,学生自主阅读,主动品悟文本;课上,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共同研讨中释疑解惑。这样不仅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养成了积极主动、自觉求知的学习习惯,两全其美。
  四、探讨“生命因何而精彩”,评价机制合理化
  1.教学情境
  有些教师在评价时只要学生敢说、能说,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哪管评价有否失中肯全面,课堂上,“好”、“不错”、“真棒”俯拾皆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等说法也纷纷登场。
  2.应对策略——评价反馈促进小组合作
  合理全面的评价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陷。这一方面是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参与行为的优化和提升。
  教师的评价要本着及时、合理、中肯的原则,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提醒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教学中,我尤其注意运用定性评价去激励学生,一句真诚的赞语,一个亲切的微笑,拍一下肩膀表示欣赏,竖一下拇指表示夸奖,试卷上留下评语,作业后添上建议……实践证明:学生时时在合理、中肯的评价中成长,更能扬长避短、勇于出新。
  当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更注重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效果,更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小组行为,更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评价。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走向成功。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而且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提出可操作性策略、方案,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扬长避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