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文从课程标准对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出发,就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课堂教学 语文素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明确指出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所以个性化阅读教学,应建立一个多重对话的平台,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在尊重文本、尊重作者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性化阅读,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区分不同文本的性质,将个性化阅读的文本范畴指向文学文本;只有这样,个性化阅读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才有意义和价值。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自我探究阅读,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不免会有一些荒谬之处。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应怎样对待呢?教师对于学生所有的体验,都不要轻易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强调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观上实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绝对权威角色变为合作伙伴角色,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进行交流,敢于表现自我,张扬自我的个性。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并不是毫无目的地随便让学生讲,讨论需要精心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当小组长的机会。另外,对于讨论的题目和内容要精心设计,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教师要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提出等方面认真为讨论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以鼓励为主。只有这样,讨论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学生才能在讨论中真正畅所欲言,充分表达。
二、加大教师朗读与阅读指导,读悟结合,学会方法,促使学生情感升华,提高阅读素养
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引导方法,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快速阅读,提取信息,可用默读;而在课堂上的大多数场合,则采用朗读的方式效果更明显。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教学程序,这只体现了教法,而在阅读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培养起朗读的兴趣,如何由朗读去领会课文的内容,即让学生学会朗读这一方法的运用,则是学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领读,齐读;分段落读,分角色读。因文设读,以培养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靠参考书,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三、课外阅读,张扬个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抓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其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地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将学生全部调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一些课外阅读。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总会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会比课文内容还专心。这时老师再及时地告诉学生是从书中获得的,你们只要多读书就会像老师一样懂得很多很多。老师还可以适当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让他们进行阅读,使学生对那些知识产生兴趣,学会欣赏,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四、读思结合,形成个性化阅读感受
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力量,一种自觉行为,就能有效地提高其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阅读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们成为会读书的人。如果我们在阅读时,仅仅是“阅”了、“读”了,甚至是背下来,但不进行思考,这样的阅读,对作品没有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不几天就会忘记,跟没读一样。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的能力的培养。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实现课程目标,重视人文精神的领悟,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力求思维与情感的统一,只有这样,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小语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