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时课堂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生物学科探究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提出研究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只起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设计中鼓励学生正确表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另外,学生小组间认真讨论交流,也能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共同研究、资源共享,促进团结,从而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元素,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设计并进行的一个个教学活动组成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讲述、讨论、合作、实验、演示等。下面是一节高中生物课堂设计的案例:
课题: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提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探究式教学,以问题的情景设计为突破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科素养这一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二生物必修教材(人教版)第三章第七节内容,细胞呼吸是新陈代谢一章重要内容,有氧呼吸是本节课等的重要内容,是生物体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ATP的主要来源,是所有活细胞的重要特征。有关细胞学线粒体的结构知识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内容与本节有联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重点是有氧呼吸的本质。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设计: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物呼吸的相关知识,由于初中到高二时间隔开过长,存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仅仅是对人体呼吸的粗浅认识,本节课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升华和意义建构,运用整体建构教学理论,先让学生感知本节课在生物教材中的位置,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课堂学习思路,运用演示实验教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在教学重点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2、理解细胞呼吸概念
3、理解有氧呼吸的场所和生理过程
4、学会运用细胞有氧呼吸的原理探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1: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能源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2:什么叫新陈代谢——有序的化学反应的物质保障是什么?
投影知识树1: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中进行的(教材20页),细胞不断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体现者活细胞对物质进出的控制,既有物质的输入又有物质的输出,大家预测一下输入输出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呢?发生了化学性的变化,就伴随着能量的输入和输出,
提问:ATP作为细胞内能量的“通货”含量极少,又是怎样及时补充的呢?不断从糖类等能源物质的分解所获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细胞的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1.〈讨论〉:细胞呼吸与通常我们自己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
投影知识树2: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概念1: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进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细胞呼吸。
〈学生实验汇报〉1.证明浸泡过种子呼吸消耗了氧气?(水的必要性是什么?)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种子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绘图展示)
二、概念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3O+6O2 6CO2+12h3O+能量
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意味着细胞内的生物氧化是在酶催化下的温和化学氧化。
三、有氧呼吸的过程
任何生理过程的发生多有它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它们是什么呢?
物质基础:酶、ATP、糖分子(C6H12O6)等:(生病不吃不喝,输液的成份是?)
结构基础:细胞、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1.问题 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呢?
问题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2.分析细胞呼吸的场所,学习细胞内生物氧化是逐步进行的实验研究方法,投影课件,师生讨论共同学习。
3.有氧呼吸的本质?
——(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
4.总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否改写成ATP?(不能)
〈师生互动学习〉有氧呼吸的过程(反应式略)
第一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中
第二阶段:线粒体中
第三阶段:线粒体中
释放的能量:热能+ ATP中的化学能,1摩尔的葡萄糖彻底被氧化分解,释放2870千焦的能量,其中有1161千焦的能量存于ATP中,其他能量以热能散失。(投影课件)
有氧呼吸的本质: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角度分析——有机物逐步脱氢,能量逐步释放,逐步形成ATP)
四、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学生合作讨论
1、是不是细胞总呼吸就好呢?影响有氧呼吸外界因素?
2、如何使果实或蔬菜达到保鲜目的,原理是什么?
低温、低湿(干燥)、低氧(充氮气或二氧化碳)
五、课堂自检题:
1.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的是:
A.CO2 B.丙酮酸 C.ATP 和[H] D.ATP
2.在动物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
C.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
3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在哪个阶段产生的?
六、课堂小结:强调细胞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本质,说明细胞呼吸这一生物氧化过程是在酶催化下的一系列有序化学反应总合。
作业与板书(略)
总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注意:
1.活动设计需要考虑活动的价值,是否符合三维的教育目标。
2.活动要重点围绕着核心教学内容来设计。
3.活动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活动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活动具有科学性。在课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活动的科学性,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地想着某个问题就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的活动容易出现问题引起教学的偏差。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