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古诗文默写 复习策略
古诗文默写,即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纵观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默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浙江省自2009 省实施语文新高考(配苏教版教材)后,近三年默写分值一直是6 分,要求学生在5 个题目中选做3 个小题。相对于高考其他题型,默写是很有效的得分方式,但笔者认为,高考默写复习,它的价值远大于这6 分。
一、古诗文默写的复习意义
首先,默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场心理。相对于语文其他试题,默写是整张试卷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学生在考前复习中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不拿满分誓不休”,高考默写的失分,会让学生心生遗憾。况且,语文作为高考第一科,学生本身就比较紧张,默写这种简单题型的失利,势必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
其次,默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高考古诗文默写严格要求考生能正确无误地写书,不能出现添字、漏字或错字的情况。相应的,学生平时的默写复习也须保持这种认真严谨的态度,不添字,不掉字,不改字,而这恰恰是高中生平时学习中易犯的习惯性错误。一些考生平时读书不够用心,粗心大意,很容易因疏忽而造成某一个字词(特别是文言虚词)的错读、漏读。因此,默写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还包括学生的语言规范、书写规范,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再者,默写有益于学生练笔撰文、陶冶情操。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默写复习不仅仅是学生拿到6 分分值的保障,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古诗文鉴赏水平以及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都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章语言优美、思想深邃,是学生写作学习的范本。如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中的《项脊轩志》一文,教材并没有具体的背诵要求,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全文默写,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习归有光这种“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梅曾亮),融情于景,融情于事,通过生活细节来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
高中学习(特别是高三阶段),由于高考的日益逼近,学生往往容易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默写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篇篇,一遍遍地,心平气和地朗诵、记忆、书写,这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练就了良好的复习心态。
二、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点
背诵文学名句是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智力的重要一环,具有教学导向的高考语文从来没有放弃过名句默写这一题型。为此,对这一命题形式作一综合、归纳十分必要。笔者在此将浙江省近五年的古诗文默写作一归纳总结,请见下表:
分析上表,我们发现浙江省近五年高考古诗文默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文上:高考古诗文默写检测内容侧重于具有思想性、哲理性和审美性的名篇名句,以课内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句子。其中2009 年高考中的古诗文默写虽然每一个句子都来自课内,但《秋声赋》一文教材中的背诵要求是“选择精彩段落或名句背诵”,所以不少考生对于“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这个句子可能并未熟记于心。
2.题型上:自2007 年出现选择题后,其后4 年默写题型基本固定为填空题。将选择题转为填空题,这其实是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又能正确写书。不同于前几年的形式多样,如“理解型默写”“选择型默写”(2007浙江高考)“语境型默写”等,近几年高考默写题型比较单一,一般采用“直接默写型”,主要变式有“存头去尾型”“存尾去头型”或“中间空缺型”“时断时续型”。
3.题量上:自2008 年始,古诗文默写一直提供学生5 个小题进行选择,所不同的是,自2009 年始,由原先的5 选4 转变为5 选3,但相应的,每一小题的空格有所增多。
4.分值上:浙江省自2006 年秋季采用苏教版、语文版、人教版作为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的教材后,2009 年语文高考改革也随之进行,具体反映在古诗文默写上,分值由原先的4 分增加为6 分,其中增加的两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论语》《孟子》
《庄子》等诸子散文。
三、古诗文默写的复习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说:“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此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必要加以改造。” 那么,如何改造并使它适应新课程,使它能“古为今用”呢?这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把握高考命题规律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估计2012 年浙江卷该考点仍会沿用2009-2011 年的模式。
在题型、题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复习重点是把握考查内容。
高考古诗文默写内容基本上来自于课文背诵篇目,考生首先须对这些内容作“地毯式复习”,达到“篇篇落实,句句正确”的要求。当然,在保证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又要突出重点,有“名言佳句意识”。一般而言,一篇古文,一首古诗,能成为名言佳句的句子大体上具有“三性”,以2011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为例:
一是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思想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于我如浮云。”(《论语》)
二是哲理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的方法的语句。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 《赤壁赋》)
三是审美性,指文笔优美,描绘景物人物凝练传神,意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语句。如“人生代代无穷已, 。 不知江月待何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可重点关注这些文质兼美的句子,同时也可在平时的默写复习中,培养自己寻找名言佳句的能力。当然,也不能只是关注这些句子,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
(二)讲究记忆方法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高考古诗文默写,虽然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两句内容,但要真正记牢、记准,还需建立在对整篇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考生只有理解整篇文章的意境意蕴,才能将名段、名句记牢、记准。如有学生在默写《项脊轩志》一文,将“百年老屋,尘泥渗漉”一句中的“尘泥”写成“层泥”“陈泥”,由此可见学生背诵时,并未理解此处的“尘泥”是指“灰尘泥土”;又有学生将“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写成“庭皆寂寂”,可见学生背诵时并不知道此处“庭阶”是指“庭院台阶”。
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同时,背诵又有助于理解。两者可谓相辅相成,学生在复习时也可以一举双得。在具体的默写复习中,须做到“眼看——口读——耳听——思维”,要求能“见意知句,见句识意”。而对于文章中特别难写的字,如《项脊轩志》一文中的“诸父异爨”这个“爨”字,学生在“眼看、口读、耳听”的同时还须“手写”,边写边记,抄读结合。
2.遵循记忆规律
心理学上有一条记忆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记忆的遗忘规律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自我古诗文背诵的能力。
根据记忆遗忘曲线的显示,人体大脑在刚刚记忆完毕时的记忆量是100%, 1 小时后为44.2%,1 天后为33.7%。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背诵古诗文不单单是“记”的过程,还包括“忆”,不能只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还须关注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如背《长亭送别》中的《端正好》这个曲子,学生用2 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识记,但过一段时间后马上就会忘记,因为通过2分钟获得的记忆只是一种“短时记忆”(心理学术语,简称STM),学生要将《端正好》这个曲子转变为自己的“长时记忆”(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则还需后期不断地再认和回忆,即不断地复习,而且要及时地复习,因为越是及时,复习效果越是显著。相反地,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把老师课堂上的默写检测作为自己背诵的一个结束标志,随着默写检测的通过,该篇课文的背诵也随之停止,而随后的复习要在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前进行。事实上,长时间的搁置往往使得该部分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最终事倍功半,效果不佳,用老师的语言表达即是“你们已经把默写的内容还给我了” 。
(三)调整复习心态
高考复习,心态很重要。首先需戒骄戒躁。所谓“骄”是指“骄傲”,有些考生自作聪明,妄自揣测,如对古诗文背诵篇目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会考,哪些去年已经考过了今年肯定不会再考“等问题自作主张,最终往往铩羽而归。“骄傲”很致命,但 “自信”不可少,相反的有些考生往往在复习过程中会显得很急躁,面对着众多背诵篇目,手足无措,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好,正确率不如别人高等等,无谓地进行妄自菲薄。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在复习过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一篇篇,一遍遍地加以识记、保存、再认和回忆。正如前文所讲,名句默写,获得的不仅仅是这6 分分值,还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和陶冶情操的功能。这样,我们的高考默写复习将有更高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龚岚.关于语文默写的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2008 年第2 期(总第392 期)
[2] 李维滋.高考语文默写命形式摭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 年第2 期
[3] 史忠植.智能科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8 月第1版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