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以“健康为首”指导中学体育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6183 日期:2024-05-09 来源:论文网
【摘 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计划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健康为首指导体育教学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知识与教法的更新,将健康自觉地落实到体育锻炼中,以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健康为首 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中学体育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强壮体格,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体育教育实施的成功于否将直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作为体育教育者应该抓好这一环节,做出科学的指导,不仅要指导学生在实践课中发挥特长,更要培养学生从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的意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概念。同时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更要的是在新的形势下,注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以健康为首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
  一 以“健康为首”指导中学体育教学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体育从来就是一种教育手段,195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指示》中提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政治任务。⋯⋯不仅如此,体育运动是培养人民勇敢、坚毅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是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充分说明体育教育之重要。1989年WHO把健康概念深化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国务院2001年6月4日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确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因此,我们不仅在学校的管理中应当遵守,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更应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学体育教学属大众体育教学,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锻炼方法进行锻炼,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的目的。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从事的专业是学习的职业,过着军队式的群体生活,因而与社会青年有明显的差异,如学习任务重,经济不独立,面临压力,机体处于不断发展提高时期,故急需引导,合理参加体育活动,以利健康,学校体育就是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育,并通过技术、机能的学习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以实现终身体育,使学生终身受益。当前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学生最终出现“现代文明病”。把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及其他心理疾病。这种相象的出现,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好的素质,而从目前看这一状况不为乐观,学校有责任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体质。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对社会、人生和自我开始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其个性心理并不成熟,在人生观、审美观以及社会其它认识需要有益导向。在现实与理想、兴趣与爱好的矛盾中急需正确指引,而学校体育恰能发挥这样的作用,通过练习与交往探索人生真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其社会化过程,尽快适应社会新形势。科学体育已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意识也有更大发展,如何促进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中学生是处于这一边沿线的群体,处于迷离状态,我们体育工作者应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宣传,使其得到较好的效果。
  二“健康为首”的必要条件就是更新知识和教法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把效果与教法紧密结合,合理安排教材,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深远而有益的影响,把健康的重要性溶入到科学的过程之中。认真落实教改精神注重教材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自我和群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主活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体育理论教学部分应该加大改革力度,给中学生一些切身相关或比较感兴趣的理论内容讲解。如,肥胖产生的机制,疲劳的检测以及恢复,运动营养,损伤与急救,体育保健与康复等。如果条件好的可以请专家教授讲座,这样将更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001年3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学生健康标准(实验方案)》,并决定从2001年开始在京、辽浙等十二个省市进行实验。体育教学尽可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健康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体育锻炼的实践中去,因此,体育教学应适应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是落实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怕吃苦而产生一些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坚韧毅力。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竞争渗透在体育的方方面面,既有与对手的竞争,也有克服自身弱点向自我挑战的“自我竞争”,在竞争中激发自信心,把竞争视为推动自已进步的动力。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比赛的结果,不起哄、不喝倒彩,更不能有过激的言行,无论是校内还是校际比赛,都要使学生能格守体育道德,坚持公正竞赛,发挥运动技能,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并通过体育竞争的法则,使学生能平和地对待成功,更能坦然地面对失败和挫折,让学生能从体育运动中接受健康人格的教育。
  三 体育锻炼是落实“健康为首”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锻炼的思想,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追求,对体育的重视。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一旦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就将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现在中学生免疫力差,体质差,肥胖现象较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缺乏体育锻炼,特别是女生更为严重,不喜欢运动。学生怕苦、怕累,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在加上对健康认识的不够,以及文化课占了较多的时间,因此应该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通过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机制,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机体正常发育,从而保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智力提高和心理发展,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体育教学中知识和教法的更新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 指导思想才能落实。
  四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是健康第一成为中学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和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目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上把重点放在《达标》和体育合格标准测试上,放在运动技术的掌握上,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主要是由于很多体育教师束缚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这样不仅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制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体育锻炼兴趣不大;3)体育场地不足,活动时间少,主要是受智育第一,升学率至上的影响,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教育,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投入极少,繁重的课外作业加上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为落实中学体育新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急需改变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即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弥补体育场地的不足,又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及培养自信、坚强、团结、互助等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梅生等,中学生健康非抓不可,闽西日报2111、11、27
2 贺遐燕,中考体育十二省实施新方案,中国体育报,2001、4、21
3刘影,深圳学生将会体会真正的快乐体育,广州日报,2001、5、18
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法规,1995、10、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