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代写网:
摘要: 对话教学是日益民主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体现,同时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堂所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 : 伽达默尔 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
对话教学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话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独语”状态, 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中的“视野融合”,本质上讲即是一种对话,是一种求同与存异、开放与限制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种对立体思维、多样观点的动态包融。因此,我们以“视野融合”的观点来研究对话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 概念界定
视野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视域融合的实质即是理解,是各自的视野与见解在融合之后的重新生发。“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并不是骂人的话,相反,它说明我们只能从某个特定的‘视界’来理解世界,该视界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起点。只有当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展开交谈,由此产生不同界的‘融合’,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才是可能的。” 视野融合是精神层面的融合,各方视野因融合了新的视野而迈向一个新的领域,使更深层的理解成为可能。
解释学观点的“对话”,伽达默尔从解释学的经验问题出发,认为“诠释学经验与流传物有关。流传物就是可被我们经验之物。但流传物并不只是一种我们通过经验所认识和支配的事件,而是语言,也就是说,流传物像一个‘你’那样自行讲话。” 这就是解释学意义上的对话。他把对历史流传物的“理解”看作是一种相互交谈式的过程,认为对流传物的理解,就是解读者与流传物之间的一种对话。在伽达默尔看来,对话的过程就是对话者的视域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综合视域。这个新的视域将伴随着对话的进行而不断向前拓展和延伸。因此,“从视野融合的角度来探讨对话,对话才呈现出理解的本质,它指向人的精神建构,为人筹划一种人生意义。”
对话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师“独语”式教学而言的,是以课堂主体之间的“对话”为基础的一种教学形态,倡导的是一种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视野融合观认为,对话教学是师生从各自的视野出发一起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师生双方的视野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超越了原来的各方视野并且不断延伸的新视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达成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将双方的视野和见解相互融合,生发成新的意义。
二、 对话教学的特征
对话教学注重的是师生间视野融合的理解过程,其作用的直接效果即为一个超越原来各方的新的视野的生成。在实践教学中,生成性原则是检验课堂教学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实现教学主体间视域的互动性生长,才能完成知识的获得过程,才能使教学有效地生成意义或价值。因此对话教学的终极目标旨在引领师生走入一个新的更高层面的问题视域,并在此中扩展人性的善美之义,实现教育的情感价值升华。新课改倡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此作用下,教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在这种交互碰撞中完成知识的生发与建构。这种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实现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教师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 学生在对话中体会教师的思想和意图, 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对话过程中使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
对话教学是对立体思维、多样观点的动态包融,体现的是求同与存异、开放与限制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多元性的师生交流,双方共同经历学习过程、情感体验,接受对话的启迪和洗礼,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对话双方的视野,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结构,而是时刻处于一个开放性的运动之中。对于师生而言,这种对话是一种开放指引性的精神力量,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意义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超越。
三、 对话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应特别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对话教学为语文这一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对话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师本对话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其已有的“前见”为前提对文本进行的理解。
教师在理解文本前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所形成的教育观念等构成了他的前见。教师前见的存在,使得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师本对话是教师与文本的视野融合过程,不仅影响了教师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给作品开拓了可能的意义空间。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实现多元建构的创造性劳动。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对话教学的核心,是联系其他课堂对话形式的桥梁与纽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相互理解与启迪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精神交流与意义共享的过程。它不是一方视野对另一方视野的控制与取代,而是一种真诚的应答与呼唤,一种自由的交流与沟通。这种对话不仅仅指师生之间“达到情感的一致性,而是牵涉到更为宽广的东西,诸如语言、思想、情感、态度、意见等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应答者与启迪者。二者在理解中完成交互成长。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建构具有整体意义的新视野的过程,学生将自身的视野与文本视野及文本作者的视野相融合。伽达默尔认为一个文本“它总是对向它询问的人给出新的答案,并向回答它问题的人提出新的问题。理解一个文本就是使自己在某种对话中理解自己。”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是一种“我”与“你”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可以交流的基础与平台,使二者的视野得以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存在着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有不同学生相互之间的碰撞与生命体验的共享。学生在完成自身理解的同时,把自己的见解植入到他人的视野中去,在与其他的学生对话与交流中向一个更高更具普遍性的层次提升,并从中获得一种视界的扩充与精神的升华。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使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得以闪烁,真实性的情感得以表达。这种思考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中达成新的视野融合,实现教学意义的不断增值、扩充和提升。
传统型语文教学采用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而对话型语文教学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教学的生成意义与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理解语文对话教学的本质和特征,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偏差,采取正确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
1、 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是对话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客观基础。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好的范围之中,使原本属于语文教学范畴的心灵与情感的对话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真正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进行智慧导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一个自由开放的视野里得以建构和延伸,让学生的个性情感与思想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下得以绽放和翱翔。
2、 设置恰当的话题,促进对话的顺利开展
话题是展开对话的依据和中心,决定着对话的深度和广度。有价值的话题往往是动态的、开放的,蕴涵着多重的理解与分析。因此话题的设置在对话教学中至关重要。师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使问题不断地衍生成知识表征或新的问题,使问题成为支撑师生对话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恰当的话题,开展循序渐进的对话,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深入话题,做到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3、 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构建和谐教学课堂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又要从中不断发现问题,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并从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活动。由此教学双方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界面的拓展与超越,更是知、情、意在融合中的共生共长。因此,教师要学会把握课堂脉络,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使教学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既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教学范式的重建,是一种充分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对话各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心灵与视野的融合,使学生在一个自由开阔的视野里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建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对话”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