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习惯——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603 日期:2024-05-03 来源:论文网
一、 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个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地给予表扬。如“李明听讲多认真呀!”此时其他学生立刻向她学习。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时,我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的学生,我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别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三、大胆、主动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只有表达清楚,别人才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知识。
  四、养成实践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8个花片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7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放6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5个……有了这一有序操作的过程,抽象的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维,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五、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通过多读,弄懂题目的具体含义。
  2.检查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一遍,发现并改正错误。
  另外,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