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呼唤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286 日期:2024-04-30 来源:论文网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在孩子们宝贵的童年时代,我们要给孩子知识,更要给孩子精彩的生命体验。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了主题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一句话,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享受生命弹奏出的华美乐章。
  一、创建对话课堂,实现生命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后者是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话,昭示着民主、平等,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内心的空间。因此,这需要占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清晰地感到师生关系平等,气氛和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从而创生出一种情感撞击后心灵的开阔与敞放,学生在对话中就能够超越各种束缚、禁锢、定式和依附,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在交流互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实现生命的成长。
  二、指导个性化阅读,激发生命活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有悲伤,有寂寞。每篇课文在不同的读者眼里有不同的独特感悟,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也有不同的读法,可能出现多种感悟。如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学生带着幸福读出了感恩,带着怀念读出了感恩,带着爱戴读出了感恩,还带着谢意读出了感恩。课堂中,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对语文材料的个人反应,使学生的个性激情飞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注重课堂的生成,捕捉生命的灵性
  “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不具有生成性的语文课也不具有生命性。”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这,看起来是一种教育机智,它的背后,其实是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支撑。预设是必要的,但生成更为珍贵。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大胆自信地交流,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潜能,从而让课堂富有活力,充满生命的灵性。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培养创新精神,发掘生命潜能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还应注意激励、拓展问题、逆向思维、移植、开放想象等多种方法的运用,真正使学生探索学习,逐步形成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五、密切联系生活,感受生命的快乐
  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生命。如果没有生活,当然也无需语文,语文是生活的,语文的一切本身来自生活,任何语文的载体都是生活的显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而又能从中感受到快乐并乐在其中,这确实是学习的至高境界。而语文应该是最能给学生快乐的学科。语文既然紧紧地与人的生命相连,时时与人的心灵相通,那么,就必然与人生的快乐相生。因此,这也是语文理所应当追求的境界。快乐不是语文的形式,也不是强加的需要追求的形式,而是语文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质,快乐是语文本质的显现形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语文是快乐的,但事实上语文的快乐却是更深层次的触及心灵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语文的学习内容给人快乐,语文的诵读给人快乐,语文的积累给人快乐,语文的一切都应该是快乐的。我们要使语文快乐,使语文课成为快乐的课堂,让学习语文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快乐地学。这就必然使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必须抛弃具有程序性的新的旧的“流水线”。快乐语文,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使学习语文变得快乐、生动有趣,以此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生命价值的目的。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