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力求学习模式的转变、积极推行自主学习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坚决摒弃那种字词教学空泛化、小组合作形式化、表扬频繁化的“表面浮华”,真正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到实处;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低年级语文因为受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新教材使用一年来,我一直尝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展示学生个性,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根据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各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变化,各学期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和要求也有些不同。教一年级时,学生学习汉字的主要矛盾是字形,所以,在教学中应主要侧重于突出汉字的构字规律,重在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部首四大基础。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如实物、图片、课件等多种形式,通过学笔画笔顺、学偏旁部首、掌握一批基本字、见识一些合体字,并从中归纳出形声字规律以及基本字组字、偏旁识字、各种对比、反义词等规律。在认识这些规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加强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儿童智力开发的程度,影响到儿童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主要通过阅读、组词、写话、一字组多词等方法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帮助他们积累词语;通过扩词、说话等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从而建立正确的词语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选择常用的、学生理解的字练习组词、写话,引导他们用句子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思,切不可照抄字典中的句子。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尤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语言丰富、生动,充满童趣,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习惯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儿歌、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教材在每课集中识字的课后,均安排了儿童诗、儿歌、谜语、绕口令及词与句子的练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不搞繁琐分析,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要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通过图书角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不断增强。
在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上,结合学校的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了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提高。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自查成绩中,我班学生句序排列练习得分率达97%以上,默写古诗和排列古诗序号练习得分率也达97%以上。这充分说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探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或教师灌输的结论,而是以积极的姿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现了学生的主体,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浅议对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