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政治课中增强学生积极性的策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5101 日期:2024-04-28 来源:论文网
摘 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自揣”、“自探”、“自习”之中求得真知。
关键词:政治课 兴趣 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是能动的、主体的、独立的活动,学生就是当然的主体。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把握知识的结合点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时要结合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一原则,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良好的效果。
  二、打开疑和问的窗口
  读书无疑者需有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解我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的状况时可以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再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了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等,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和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挑选的,具有较高的典型性。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运用这些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通过多种方式,把政治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1.联系社会实际。要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抄下来,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昌木 论教师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2]陈琴 等 论教师专业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
[3]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