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531 日期:2024-04-02 来源:论文网
摘要:《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老题材的课文,但陈老师的教法却让人耳目一新。没有像往日做课的老师那样直入课题,剖析亲人的含义。而是话锋一转,从课文中挑出一些字词句段让学生读读,看似与课的设计牵连不大,但细心一辨,你会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句已于不动声色中浅藏其中。
关键词:老题材;剖析;声情并茂;巧妙设计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老题材的课文,从教12年,看名师示范过,与同事深聊浅析过,自己也尝试过多次,虽然每每都能在课堂上情意真,泪满眶,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一课听罢,我的心既然如此激动!不写下心中所想,不快;不记录下此时之思,心不安。仿佛在刹那间,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法与学法,我,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开课伊始,陈老师没有像往日做课的老师那样直入课题,剖析亲人的含义。而是话锋一转,从课文中挑出一些字词句段让学生读读,看似与课的设计牵连不大,但细心一辨,你会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句已于不动声色中浅藏其中。如“雪中送炭,噩耗”,这些我们常常将其设计在学文时理解的词语,陈老师将其抛在学生看似随意的朗读中,一带而过,但又雁过留声。
  当老师引导学生初读完课尾的两段后,遂将“亲人”一词挑出,但他没有马上叫学生起来谈自己对亲人的理解,而是配乐声情并茂地奉上一篇《凄美的放手》。老师的情已融其中,聪明的学生岂能不晓?于是,亲人就是“连命愿意给您付出的人”这样精彩的理解亦是情理之中。但显然,此时的学生对“亲人”的理解,只是借助于《凄美的放手》的一个初探,要想真正理解魏巍眼中的“亲人”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
  紧接着,陈老师遂将学生的答案收集起来,引导学生回归课文:读读课文,文章中的哪些人可以算得上是亲人?此番静读细悟,孩子们对亲人的理解自然而然会更上一层,但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显然缺乏一定的立体感。如果放手让学生自悟,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学生与文本距离的连接难度。于是,陈老师选择了让学生的心灵归属自己,找出让自己感动的人物,由文中之句剔出文本中的难解之词再升华读文的情感。如:“刚强”与“不要哭”的矛盾点;“崎岖”的‘形意’读法;大娘失去小孙孙的价值道义评价;给“小金花”“大娘”换换别的名等等,一系列的巧妙设计,不仅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三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而且以此推波助澜,孩子们对亲人的理解自然亦是随之愈来愈深。于是乎,亲情的感觉在课堂上肆意滋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点睛之词孩子们脱口而!此时此刻,不论是听者,还是教者,还需要花费更多的口舌来评议“亲人”这个概念的界定吗? 水到渠成之中,拓展资料也随手拈来: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中那感人的一幕幕;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的惨痛一刻……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那,你会做什么呢?一个个学生站起来,一个个泪满眶,哽咽无语,全场所有之人无不为之动容。无声的泪,流在脸上,滴在心底。在反复地颂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中,听课老师、上课老师、学生的情感已于不知不觉中与作者魏巍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洒过汗水的土地,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染过鲜血的土地,镌刻着我们的精神!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祖国的安宁,这些抗美援朝的战士们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样的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让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一句句肺腑之言从孩子们的口中,不,是心里!喷涌而出!原本只是作为看课之人的我,亦情不自禁与孩子们同歌同泪共诉衷肠。
  回到办公室,掩书长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不喜欢上你的语文课?您,真正地与孩子在一起了吗?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有道不悟道,道之精髓又岂能由你简单而获?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与孩子在一起。身心同在,借助文本这座桥,我们的课堂才会演绎更多精彩!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