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质量始终提不高,探究其原因:一是执教者对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来说,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其见闻感思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怕作文、厌作文、不愿作文的心理。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指导;作文教学质量
农村初中的学生,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加之他们年幼无知、缺材少料、分析事物、明辨是非真假和美丑善恶的能力较差,写作实践也欠缺,作文质量往往不是很高。因此对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来说,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作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实事求是地说,有好有歹,但不尽人意者居多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探究其原因:一是执教者对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二是作为主体的学生来说,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其见闻感思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怕作文、厌作文、不愿作文的心理,有的初中毕业了连记叙文的基本写法、议论文的基本骨架、书信的基本格式都不知道。
二、提供作文质量的方法
(一)作文前的指导。
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对本次作文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恰如其分的开导和点拔,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展开思路,拓宽视野,激发热情,产生欲望,走出作文难、难作文的困境,这就是作文前的指导。它是开启学生闭塞的写作大门的钥匙,也是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清楚的就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作文前的指导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应做到知识性、技巧性、启发性和针对性。
所谓“知识性”,是指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适当而贴切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写作常识和文体常识,使之了解“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是作文指导的目的所在,而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直接传导,只能由知识转化而来。教师也不例外,也不能直接传导学生的能力,但却能直接传授他们的知识。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为学生灌输一些必要的基础常识显然大有必要。
作文指导就应该紧扣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方面去点化培养学生,引导他们“如何去写”,即解决“怎样写”这个问题,这就是“技巧性”。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为玉,为他们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技能技巧,介绍一些前人的写作经验、方法和教师自己写“下水作文”的心得体会,对学生作文进行关键性的“点化”与“指拔”,绝无害处。
由于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最初的活动,常识告诉我们,开始时的活动最为重要,它最有吸引力。要使学习者感到兴奋、感到舒服,才能促使其大脑的所有三个层面开始起作用,即思维的大脑、感觉的大脑、运动的大脑都被指导者充分调动起来了,为“如何去写作”服务,这才能起到指导的作用,也才是成功的指导。所以,指导应做到“启发性”。“启发性”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燃起作文的欲望,激发出浓烈的兴趣,产生出跃跃欲试的向往之情,使“要我作文”转化为“我要作文”。例如对审题的指导。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审题,了解作文这把锁的开启方法,以形成自己的能力。指导时,教师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如何去识析“题之面目”、“题之体段”、“题之神魂”;熟悉辨文体、析重点、找范围等审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分析审题法、比较审题法、补充审题法等基本方法。 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假如我们要求学生写《童年的一件趣事》,审题指导时,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题意,执教者可以再拟两个相似题目《一件有意义的小事》、《难忘的一件事》进行比较分析。从文体上看,这三个题目都是记叙文,范围都是叙事,数量也都是一件,但重点却不一样:《童年的一件趣事》要求写的是发生在童年时代曾经使“我”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趣事,着重突出的是“趣”字,所选的材料也应紧扣“趣”才行;而《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要求写的是使人深受教育鼓舞的普普通通的“小事”,重点是“有意义”;《难忘的一件事》写的也是使人受益匪浅、感受深刻而有意义的事,重点是“难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两题,它们更相似,更容易混淆,如果不进行比较很难分得清。但通过比较分析,也不难弄清区别:“有意义的”不一定是“难忘的”而“难忘的”却一定是“有意义的”,两者在程度上存在着区别;“事”与“小事”也不能等同。这样一比较一分析,学生不但能准确把握《童年的一件趣事》之写作重点,而且还会增加写作的兴趣,启发写作的灵性。
至于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即是说指导学生审题,培养其作文兴趣、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作文认识等等都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作文指导的“针对性”。例如“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如果我们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地处农村这一客观事实。将成语画成一幅漫画,然后要求学生从文体的角度开展讨论,即可得到:从其寓意提取论点,论证“不学无术是混不下去的”,写成议论文;也可引导学生抓住南郭吹竽的特征,用简洁的文字写成一篇说明文,介绍画面内容;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加工,写成《南郭吹竽的故事》为题的记叙文。这是运用不同形式写同一材料的文章,还可以从“立意”的角度去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成语所涉及到的人物有齐威王、齐泯王、南郭及乐队其他成员。故事简单,含义也较明显。但如果指导有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那就容易辟出蹊径,于“山穷水复疑无路”之中,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针对性”、“启发性”都极强的指导,不但能活跃课堂,而且能达到诱导他而不是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是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的境界,这就是作文指导的真正意义。
(二)作文后的指导。
一堂作文课,其实只需45分钟,作文前的指导可花15分钟,只要指导有方,绝大多数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500字以上的作文是完全可能的。而作文后的指导(即讲评),却需要一至两节课。这是因为“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又容易被遗忘的环节。如果说作文前的指导是提出问题,批阅则是发现问题,讲评却是解决问题。讲评是将批阅学生作文时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综合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的方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其核心是使学生“一作一得”,扬优戒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讲评既是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了解后的再一次指导。它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入,而且是更有针对性、启发生、实用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指导什么就讲评什么,训练点是什么,就讲评什么,前后呼应,首尾一致,以形成作文教学的有机整体,这是基本原则。
要注意的是,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简单综述,而是要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活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领悟其中奥妙,认识到应该怎样写而不应该这样写,从而产生一种爱作文的乐趣和作文的需要。总而言之,讲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既不盲目提高想当然,也不哗众取宠阔论高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讲评。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了文前指导与文后讲评,再加上严格而科学的训练方法,经过由“扶”到“半扶半放”,由“半扶半放”到“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许是一条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路子。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文前与文后指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