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257 日期:2024-03-30 来源:论文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作初步的探究。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已经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面临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谓“课程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多种信息,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比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关注的每日学习、生活作息时间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概念。在处理“时”与“分”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动的分针与时针,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时=60分;在感受1分钟时间多长时,我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再如:在五年级的《相遇问题》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动画片段:
  动画
  1: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卡车准备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卡车先行一段后,小轿车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车相遇。
  在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
  我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让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有的是洛阳火车站春运时间的客流量,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三角形和四边形》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活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再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他们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而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的特点。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课中,我通过计算机设计了一组交互式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进行判断练习,计算机会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不同的判断结果,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教师可以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起到了交互作用。这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了学习的体验。
  又如:在《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课时,我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实效性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量信息传载功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科技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再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生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而已。
  四、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实践后的一点思考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尽管在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上有所突破,但存在着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而不是单纯为了“整合”而使用计算机。
  2.合适的网络课件但缺乏工具平台,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3.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要谨防信息对学生的污染,我们要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