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利性阅读能走多远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2255 日期:2024-03-30 来源:论文网

  人在高三,愈发觉得阅读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绑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复习现代文阅读的散文时,笔者准备了一组包括绘景、写人、谈理的散文,作为课外阅读篇目发给学生。但是每一篇散文后配备了相应的阅读题目,从字句含义、表现手法、思想内容、问题探究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应对高考的同时也出现了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教师从心理上都重视阅读,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当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阅读题的分数又是师生脑中挥之不去的魔咒。
  只要是有阅读经验的人都知道,没有人在阅读时会刻意去想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感性的心理活动。只有非常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审美的享受。学生自己读这篇文章觉得很有味,让教师一讲味全没了。反思一下,教师讲了什么呢?无非是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起了什么作用之类的问题。教师精心选择一篇篇美文,本想送给学生一道道精神大餐,可又要求学生在吃完之后,一定要从色香味方面去点评一番。学生带着这个压力去享受这顿美食,结果只有土气息、泥滋味了,这不是对学生的捆绑又是什么呢?钱钟书先生说,一个人只有在心无挂碍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阅读更应是如此。
  二
  现在中学语文课堂阅读,一篇课文一般要讲两个课时,阅读课的设计很明显都是围绕阅读题的知识点而来的。
语文教师有时候多想让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读点书,但是学生急于想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分数,渴望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得分的答题模式。于是,师生都被阅读题“绑架”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阅读的冲动和个性体验,难以达到“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的影响。
  曾有同学听到大家比赛讲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情节,被感染了,也就产生了阅读的冲动。在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学生听了笔者放的《枉凝眉》这支曲子,就产生阅读红楼梦的向往。可当教师满脑子是阅读题的知识点时,没有对哪一本书的极具个性的阅读体验,我们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据说闻一多讲楚辞,在天黑下来的黄昏,教室之外,点个香炉,拿个烟斗,长长吐出一口烟雾,用顿挫鲜明的语调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一多先生的性情课堂是不可复制的风景,如此用真性情对待阅读的风度更是让我辈在今天阅读课堂上羞愧。
  目前,师生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课改后,苏教版的高中语文课程里,除了必修的五本课本以外,还配有一套精美的读本,也是共五本,叠起来一尺多高,然而除了里边的几篇文言文外,有几个老师几个学生翻过它?里边一篇篇的美文,堪称古今中外经典,短小精悍,语言精美,形象生动,说理透彻,可谓雅俗共赏,很适合当代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可是它们都被束之高阁。
  阅读教学的目的绝不仅是在语文考试中拿分,它是实现学生思想积淀、智能活化、情操陶冶、意志培养、人格完善的复合过程。既然这样,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会有什么意义呢?真想有传说中神仙的那个金手指,让阅读课上学生既能掌握答题的方法,又能享受阅读的盛宴。转贴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