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代写网:
当前,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的学,从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1.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引课时,或通过精心提问,或引入趣味性的故事;或演示有趣的现象,以创设情景。这样,就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了课堂中,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地进行探索,配合课堂教学。如讲“浮力”时,先这样提问:“木块浸入水中要受到向上的托力,那下沉到水中的石块是不是就不受到托力呢?”讲“焦耳定律”时,先问“与灯泡相连的电线,在通电一定时间后摸灯泡好烫,但摸线却没有感觉;如若出现短路,这同一根电线会明显发热,甚至烧焦。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设问,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设问,对教师来说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教师课前要仔细地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提问要简明扼要,表述要清楚、明白。
2.充分利用身边的仪器,进行直观的实验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气压与流速关系时,可让学生先猜想用嘴向两纸片中间吹气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再实验,接着让学生找出原因。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3.演示现象,激发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的实验不但可以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给学生深刻难忘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4.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现在房屋装修木材中含有哪些有害物质,知道的同学请回答。有同学知道有害物质是甲醛,我接着解释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此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再请同学们根据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消除这些危害?学生们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不同程度地说出许多危害的例子:其中导致白血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甲醛。这样,就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还能说出消除甲醛危害的方法: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入住,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入住;3、入住新房后,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保持空气对流;4、在室内摆放几盆能吸收甲醛的花木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利用扩散知识解释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兴趣教学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重要手段。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新课改形势下物理教学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