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想品德课程中时政热点的渗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60783 日期:2024-03-14 来源:论文网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学科主要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法制观念、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决定了它必然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时刻关注并积极介入时政热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贯穿时政热点,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一些多样的活动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前“新闻联播”
  思想品德课与时政的结合应该是充分而持续的。在每一节课前,我都会安排2—3名同学进行近期的新闻汇总与评述,时间3—5分钟。播报者不仅要简述相关的热点时政,而且还要结合自己所知的知识(主要是思想政治方面)进行简要的评述。当然,在课前,为了能在有限的三、五分钟内叙述并评论这几件时事,这两三位同学就要进行充分的合作、讨论、选材,并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知识面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时政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二、课堂“实话实说”
  课堂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实话实说”的谈话方式,带领同学们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时政热点。如,在讲“智力成果权”一课时,我就及时把刚发生的“汪峰叫停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一事让同学讨论,问:“汪峰叫停的做法对吗?”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有说可以的有说不可以的,争论不休,为智力成果权的教学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又如在复习“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又及时把刚刚发生的“日本地震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一事提出来,问学生:“应该禁止发展核电站吗?”这样,激起了学生的思维争辩,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正确使用科技,避免消极影响,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就使教材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外“活动多多”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不仅可以拓展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思想品德的时政课外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1.时政手抄报
  可以组织两、三个同学一组创办时政手抄报。手抄报图文并茂,可以记载,也可以评论,可以漫画图说,也可以表格归纳。不仅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更培养了社会责任心。
  2.时政广播
  可以结合学校广播站,组织同学成立时政广播小组,定期编辑时政内容,在时政广播中播出,这样也会使同学们有更高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更好的锻炼,也在校园中树立关心天下大事的良好氛围。
  时政知识竞赛可在全班范围或全校范围开展,选取一定时期内的时政热点,展开知识竞赛。这样不仅可加深学生对事件本身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兴趣。
总之,带领学生关注、解读时政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活跃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